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图①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图②

随着各大平台的政策变化,以及个人掌握的信息数据和各种案例不断增多,今后我可能另行撰文修正当前观点。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内容星球草莽化注水化现象严重

一是如大家所见,它减少了用户打开订阅号阅读推文的步骤,将内容更直接更高效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二是让取消关注变得更加醒目和方便,通过去粗存精去劣存优方式,让用户订阅的公号确是他们喜欢。

第一个方向客观上会推动第二个方向:当用户看到“瀑布流”呈现后,凡是不符合阅读兴趣偏好的推送内容,都变成一种骚扰和不便,从而推动用户取消关注。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图③

这个数字看起来虽然不算特别大,但足以在国内各大内容平台稳居第一。

在一片繁荣背后,这个行业的野蛮生长高歌猛进,也让内容星球生态变得越来越草莽化和注水化。

怎么理解?举个例子。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内容如果合法合规,很难简单用“好”“坏”加以评判,但这种生态极易让内容星球陷入恶性循环。

于是,张小龙和同事找到了一个支点——作者体系,试图用它撬动目前已经质量水化和利益固化的内容星球。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几乎所有内容平台负责人都曾拍着胸脯公开说:我们尊重创作者,会让优质内容创作者获得足够扶持和回报。

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今日头条、企鹅号、一点资讯、大鱼号、网易号、新浪看点、搜狐号、大风号等中心化内容平台的获奖公号,或官方认可并公布的典型案例,我们会发现:

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在中心化内容平台的月收入都应该不超过5000元,没法仅仅依靠平台补贴生存下去。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除了极少数跑到头部的账号,那些能在中心化内容平台上生存得不错的创作者(简单粗暴设定标准为月收入大于10000元),秘诀在于走量——每天在平台利用足够多账号发足够多的内容,比如5篇/天,比如10篇/天,再比如40-50篇/天。

因为总体作者池和整体内容池的数量级和质量级之低,远远撑不起中心化内容平台的算法分发需求,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类平台对内容供给都保持“贪多不求精”态度,甚至在某个阶段和节点(比如急需拉动平台APP用户注册下载量时),有意识地向天然高流量的低俗恶俗内容倾斜,这是很多平台心照不宣的“平台运营秘诀”。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在××平台看到的内容好low”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彻底去中心化已结束

至于“看一看”有朝一日会不会彻底取代现在的订阅号那个入口,不知道。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还有运营者提供截图指出,公号后台的“阅读来源分布”近日一直在发生变化,有时出现来自“看一看”的比例,有时又出现来自“搜一搜”的比例,且两者并未同时出现。

公号改版和作者体系:微信试图用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内容星球

A.优质内容创作者将变得非常抢手,可能被一些大号直接签约买断。这里的优质内容创作者是指:有持续创作并产出优质内容能力,但无意介入公号运营的作者群体。

B.很多大号在内容方面的成本投入,相比以往都会急剧增长

D.接下来应该有一波卖号潮,如果不想做了,赶紧抛售。等安卓系统也改“瀑布流”后,粉丝取关率会进一步上涨,且粉丝单价很可能会降低。

E.真正好的内容创作者,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培养起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