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展示成员国集体力量决定是从石油巨头夺取垄断强权的催化剂

OPEC展示成员国集体力量决定是从石油巨头夺取垄断强权的催化剂

OPEC展示成员国集体力量决定是从石油巨头夺取垄断强权的催化剂

OPEC展示成员国集体力量决定是从石油巨头夺取垄断强权的催化剂

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原油之后,其作为用于灯火的鲸油的廉价替代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石油产品为交通和机械化带来新的可能。原生和次级能源商品的贸易自此启动了工业化和全球增长进程。

OPEC展示成员国集体力量决定是从石油巨头夺取垄断强权的催化剂

近几十年来,专注于原生和次级能源商品的全球贸易公司不断涌现。它们是全球化的石油贸易的中心。这些公司在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中帮助产油国的国有石油公司销售产出,另一方面利用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来进行贸易融资和风险对冲。它们通过将美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原料送至全球市场帮助美国页岩气的输出,并且参与到了能源市场轴心向高速增长的亚洲经济体的转移。

初级能源商品,如原油、页岩、天然气、天然气凝液、煤炭和可再生能源被提炼并加工成多种不同的石油产品和燃料,从沥青到汽油、生物柴油和液化天然气。

OPEC展示其成员国集体力量的决定是其从石油巨头夺取垄断强权的催化剂

曾经一度,国际石油巨头们将石油产业几乎完全置于其控制之下。他们勘探、开采,运输石油并且为之定价,控制炼油厂并销售石油给终端用户。这样从上游到下游的垂直化整合意味着他们统治了石油市场。这样的主导让人们担心他们在以卡特尔的垄断方式进行经营。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呼吁引入更多竞争。

至20世纪70年代,石油产出国正在逐渐蚕食其垄断地位,尤其是中东国家,他们不断要求对其自然资源的主权。最初OPEC成员模仿石油巨头直接设定价格,但很快他们转而采用市场为主导的方式,通过控制产量来影响价格。1973年的石油禁运生动展示了石油生产者通过控制产量施压的能力。石油禁运时期,OPEC控制了全球半数的原油产量和80%的探明储量。在这个需求弹性极低的市场,他们能够施以高度控制。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众多石油巨头的上游开采权被收归国有。产油国成立国家石油公司(NOCS)来销售产出。苦于缺乏供给其炼油厂和加油站的原油,石油巨头纷纷开始以从生产者获取原油为目的的贸易活动。尽管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开发了新的供给渠道,但纵向一体化的旧模式已经一去不返。

随着市场的发展,石油期货合约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使得沿着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供应链的贸易成为可能。标准化合约为行业提供了价格基准和对冲价格风险的工具。这为商品贸易商打开了突破口。他们能够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人并且在全球运送大量、贵重货物的同时免受金融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巨头的贸易活动逐渐减少。世纪之交的巨型合并整合了交易业务。例如埃克森美孚,在20世纪90年代末是很活跃的贸易商,现在只出售自己的油品。

垂直解体还在继续。走高的油价促使巨头们剥离炼油和非核心下游分销以更专注于高度资本密集和专业化的上游勘探和开采。一些商品贸易商行则抓住了机会购买炼油厂,并以此为中心构建它们的贸易业务。其它的,如托克(Trafigura),对完全的精炼所有权则没那么感兴趣它们把独立的炼油厂当作重要的新客户。

随着旧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模式的瓦解,独立专业的运营商影响力日益增强。分散且活跃的贸易市场为了独立商品贸易商和船东创造了更多机会。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前,石油巨头们拥有三分之一的油轮并通过长期租约租赁了另外三分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石油现货市场的崛起带来了更多独立油轮承租人,尤其是在鹿特丹。

截至2015年

,巨头们就只拥有油轮总吨位的9.4%。英国石油公司、科威特油船公司、雪佛龙、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及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仍然持有小部分市场份额,但石油行业大部分依赖于租赁他人的油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伊朗国家油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拥有人。近年来的制裁则让其对其占世界邮轮总吨位2.8%的吨位加以使用变得举步维艰。

在今天的市场中,约占世界原油三分之一(即每天3000万桶原油)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交易。托克(Trafigura)——世界第二大独立贸易商——占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非直接交易的5%的市场份额。

OPEC展示成员国集体力量决定是从石油巨头夺取垄断强权的催化剂

OPEC展示成员国集体力量决定是从石油巨头夺取垄断强权的催化剂

OPEC展示成员国集体力量决定是从石油巨头夺取垄断强权的催化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