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sucungga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的最初目的就是随着势力的发展,手下需要管理的人民和军队日益增多,女真人落后的部落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新的形式,对旧有的牛录组织进行改造与重建形成八旗制度。八旗制度下不以部落划分归属,而是以“旗”划分,所有青壮人口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使女真人真正成为一个集体,军队极具战斗力。

女真人最早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靠采摘狩猎为生,独自打猎获取食物是很难的,因此结伴出行成为主流,随着时间慢慢发展就有了专门指挥狩猎团队的人被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多人集体即称为“牛录”。而在对外作战的过程中需要多个牛录出动,为了避免混乱,就将多个牛录编程一个更大的作战单位“固山”,“固山”是满语,翻译成汉语就是“旗帜”,这可以说就是八旗制度的原型。

1584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崛起,以黑旗为帜;1589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三卫,为了便于管理再设红旗由自己率领,黑旗交给弟弟舒尔哈齐;1601年努尔哈赤为了便于管理军队,应对各种战事,结合牛录组织和金国的猛安谋克制进行改革,规定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编后的牛录被分别隶属于黄、白、红、蓝四旗。

1615年努尔哈赤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单凭自己已经难以管理,因此将原有“旗”分拆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其中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这就是最初的满洲八旗,也是努尔哈赤赖以建立后金,进攻明朝的根基。后来随着满族人对于蒙古、辽东地区的征服,为了便于管理、笼络人心,又先后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至此八旗的制度才真正完整了。

最早的八旗子弟也就是普通的平头百姓,但随着战争中不断的立功、缴获,努尔哈赤仿照明朝官制封赏功臣,让他们有了官职,上马管兵下马管民,部分人甚至于得到敕书官职世袭,满洲八旗慢慢成为贵族特权阶层。清朝建立后,满洲八旗更是彻底脱离生产,优越、不劳而获的生活使得八旗子弟慢慢堕落,直到清朝灭亡。


当狗容易做人难

创建八旗制度,是满清枭雄努尔哈赤值得书写的功绩之一。史载,八旗制度源自女真族原始部落末期的狩猎组织。彼时,每逢组队出猎时,氏族成员便每人拿出一支箭,以10人为一小组(单位),称“牛录”,用汉语说是“箭”或“一大把箭”的意思。10人中的头领叫“牛录颜真” 。“牛录颜真”是汉语“大箭主”之意。随着女真族社会生产与对外征战规模的不断发展,以牛录为单位的狩猎组织日益扩大,最终衍变成奴隶制领主贵族们对外发动掠夺战争和军事防御的工具和利器,但它的性质和突出特点具有显著的临时性和松散性,并非严格的常备军事组织形式。

努尔哈赤的创举在于他把“牛录”改造成常设的社会、军事组织形式。早在公元1606年,努尔哈赤就将每一牛录由10人扩编至300人,分别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的旗帜作为标志。由于后来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兵力不断增加,到1615年时,努尔哈赤又在牛录的基础上增设了甲喇和固山,规定5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固山。甲喇之统领叫甲喇额真,固山的统领曰固山额真。如此这般一操弄,原先的4大牛录扩充为4大额真,亦称四旗。后来,努尔哈赤在四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四旗,与之前的四旗合称为八旗。

八旗制度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 的军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士卒平时亦兵亦民,有事披甲出征 ,无事则耕种狩猎 。八旗旗主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儿子或孙子们担任,他们既是政治首领又是军事统帅,旗主之位是世袭制。

努尔哈赤是八旗军的最高统帅,也是各旗主和旗丁们的严厉家长,他为八旗军制订了严格的军纪和规章,以及严密的组织形式 。努尔哈赤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权,说一不二,令出必行。八旗制度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后金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为之后满清入关问鼎中原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原先较为落后的满族社会在各方面的飞速发展。

到了1635年,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将原分隶满洲八旗的蒙古骑兵分离出来,改由蒙古降将统领,组成了蒙古八旗。蒙古八旗也分为黄、红、蓝、白四色,又各分正、镶两旗。各旗设固山额真,管辖梅勒章京、甲喇章京。后来,他又将归降的明军和辽东汉人,也编入了满八旗,只有佟养性、石廷柱两部汉军独立编旗,至1642年始正式设立汉八旗。汉八旗的一切规制都和满八旗 、蒙八旗相同。

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八旗制度,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满族乃至清朝的一个符号。除了传统的军事功能外,八旗制度还因包括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而衍生出了民族区分功能;因旗人民人之分而产生了社会阶级划分功能,对清朝的统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在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创立八旗制度的努尔哈赤,当时肯定不会想到这么多。他创立八旗的初衷——就是将散漫的部落战士转化为封建军队的士兵。
虽说早在宋代,女真人就“俗勇悍、喜战斗”,但行军打仗毕竟不是街头群殴,不是个头高膀子大人数多就一定能打赢的。在没有创立八旗制度前,努尔哈赤在战斗中因此吃的亏着实不少。
最典型的是公元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四月,努尔哈赤攻打哲陈部(jecen),结果半路发了洪水,把努尔哈赤的士兵冲走不少——很明显,这是哨兵侦查不力的缘故。回师的时候,与努尔哈赤有仇的五个女真部落合兵来偷袭。万幸的是,努尔哈赤军殿后的哨兵发现了敌军,于是匆匆来报告;不幸的是,这个哨兵走过头了,没找到努尔哈赤.......
于是敌人偷袭成功,努尔哈赤仓促应战。还没开战,自己的手下(其实还是努尔哈赤的宗亲)就打算解甲逃跑。不过努尔哈赤此时果断开挂进入无双模式,和弟弟穆尔哈齐及另外两名士兵冲入敌阵,四人VS八百人击溃对手。而其余人在干嘛呢?很简单——在观战,兴许还正喊麦刷666呢。
《满洲实录》关于此战的配图


仗虽然打赢了,但是努尔哈赤的心理阴影是肯定落下了。可这还不算完。1589年(明万历十七年),努尔哈赤发兵攻克兆佳城。刚攻破城,手下的士兵们就一窝蜂地抢劫去了。努尔哈赤表示我是来征服不是劫掠的,于是派出手下进行镇压——结果画风异常辣眼睛:派出去镇压抢劫士兵的士兵也加入了抢劫的行列.......

好在他当时的敌人更惨一些——努尔哈赤好歹还能开开无双进入主角模式,后者就只能充当主角的踏脚石。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长白山路和蒙古一共九部组成联军进攻努尔哈赤,结果被努尔哈赤轻松击败。为何?因为九部联军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士兵能够向前行进而不溃逃,完全依靠部族首领在最前面的领导。那么,只要抢先突袭扰乱乃至干掉敌人的首领,自然就......
随着努尔哈赤的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敌人也升级不少,再也不能靠开无双过日子了。能够连续犯下违令劫掠财物、侦查不力、找不到主将无法汇报敌情、集体围观不跟随主将战斗这样的严重错误的部落军队,也亟待改造。于是,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吸取以往的教训,以女真人在打猎时采用的牛录制度为基础,创制四旗;后经改进,终成八旗。
这一下,他的军队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士兵们知道行军打仗要按队伍行进,听从自己分队军官的指挥,而不是一窝蜂哪里人多冲哪里;宿营时要冬立栅栏夏挖壕沟,晚上睡觉时要派人巡夜,战马要集中在军营里喂养;军官们也不用每天晚上拦截逃兵、每天早上起来到处找人了......
别笑,虽然这听起来一点也不高级,也就比中学生军训花样多点,但在当时,绝对已经算是能征善战的军队了,对付海西女真、蒙古诸部这样的“部落军”,绝对绰绰有余;面对明军,也有实力掰一掰手腕了。
参考文献:1.(清)《满洲实录》,中华书局
2.(清)《满文老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译注,中华书局
3.(清)《太祖武皇帝本纪书》(嘉庆二十四年),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

历史研习社

八旗制度是清朝时期以满人为主导的军事社会组织,随着努尔哈赤的不断扩张,原先的女真国四旗增加到了八旗,旗的组织有生产、军事、行政等多功能。至于八旗创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有以下几点:

首先,当然是因为人口的增加,如果还是按照原先的四旗制度将人口分配到各个旗去,人口的突然增多,这一群人口里难免会有一部分的同族之人,由小部分积小成多,如果某一天外族人集体造反那就不好收拾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旗造反其他旗的外族人也会同样造反,毕竟谁乐意一直臣服在他人的脚下呢?

所以原来的四旗就扩充到了八旗,将人口重新分配到八旗中,但还是以满人为主导,人口分配了,分配在一旗中的外族人就聚集不起来了,也避免了后面的许多麻烦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的一个原因。

第三,清军入关之后,八旗的作用其为镇守四方,全国大概分为八个地区由八旗军队镇守,而八旗中的精英则是在京师八个方位驻扎保卫京师。八旗中不乏有蒙古人、满人、汉人,为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设立兵饷和并兵制制度。同时,八旗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或者副都统率领,分为炮营、枪营等。

总言之,八旗设立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加强清朝政权的统治。


逸闻轶事

八旗制度的建立反映了满洲由氏族向国家转化的过程。

女真时代,人们外出狩猎为集体协作,十人一组,这种临时组织被称为“牛录”,牛录以血缘纽带为联系。虽然牛录是否为八旗制度建立的基础,还值得商榷,但牛录是八旗制度体系中最早期的组织结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努尔哈赤的不断征服其余各部,部众日益增多,人口的管理问题逐渐暴露。牛录为努尔哈赤提供蓝本。

1601年第一次牛录改造,300人为一牛录,并设“牛录额真”进行管辖。300人来自不同的姓氏,这就削弱了之前以血缘为纽带的组织内涵,并由此向国家进行转化。

由此通过强制力,牛录正式成为常设的军事组织,极大提高了满洲士兵的战斗力和组织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