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秸稈制油”產業化邁出關鍵一步

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聚環保”)日前發佈公告稱,公司自主研發的生物質直接液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相關試驗結果數據顯示,以高含氧的玉米秸稈為例,約2.1噸秸稈可以生成一噸含氧量小於5%的初級液化油產品。行業專家認為,此舉意味著我國“秸稈制油”走向產業化將成為可能。

核心技術突破“秸稈制油”難關

據三聚環保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生物質直接液化技術實現的核心技術突破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成功解決了生物質資源的利用率低、加工成本高、產業化困難,無法實現對化石資源的經濟性替代的難題。

首先,突破了高效低成本新型納米催化劑研發製備難題。公司成功地製備了新型納米級高效生物質直接液化催化劑,材料成本低廉,適合大規模製備和使用。

其次,解決了生物質脫氧及生成大量有機廢水難題。相比化石資源,生物質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含氧量高,如秸稈可以達到30~40%。若將生物質製成綠色油品,需要將其中的大部分氧脫除。傳統的方法採用加氫脫氧,但成本高、代價大、水產率高。公司結合核心催化劑,創新開發出獨特的脫氧路線,避免通過複雜的變換、淨化、吸附分離等多道工序生產氫氣,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大幅度減少了廢水的產生。

第三,利用懸浮床技術解決了工程化配套問題。此前三聚環保公告稱,公司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已經成功開發出基於懸浮床的重油加工工藝,並於2016年2月應用於河南省鶴壁市的工業示範裝置。該裝置已經運行超過2年,最近一次連續運行週期突破8000小時,標誌著公司已完全掌握懸浮床核心技術和裝備,並能夠實現長週期穩定運轉。將這項技術應用於生物質直接液化,既解決了大型工業生產的工程化配套問題,同時由於操作條件更加緩和,工業化風險也大幅降低。

綠色能源市場空間巨大

國家能源局《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我國每年農林廢棄物、禽畜糞便等生物質大約18億噸,有超過10億噸的資源缺乏有效利用。

三聚環保相關技術人員表示,公司的生物質直接液化技術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原料品種廣泛、產品種類豐富,同時生產過程能實現清潔環保,因此市場空間巨大。

據瞭解,除了秸稈,三聚環保還對包括木屑、油料作物殘渣、畜禽糞便以及廢棄油脂等多種原料進行了試驗,均獲得了比秸稈更高的油收率,使得該技術可處理的原料來源更加廣泛。生物質直接液化技術可以大規模處理這些廢棄物,將其變成寶貴的資源,包括石腦油、柴油、蠟油等餾分,含有鏈烴、環烴、芳烴以及酚、酯等化合物,除了可以生產燃料油外,也可以生產多種化學品。對於解決“三農”問題,影響深遠。

農業農村部的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主要農作物秸稈總產量為9.84億噸,秸稈可收集資源量為8.24億噸,利用量為6.7億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1.3%。其中,肥料化利用量38593.43萬噸,飼料化14841.64萬噸,燃料化9571.99萬噸,基料化1823.32萬噸,原料化2033.03萬噸,分別佔可收量(82940.6萬噸)的46.5%、17.9%、11.5%、2.2%、2.5%。

三聚環保方面表示,該項重大技術的突破,為公司向綠色能源與化學品領域的戰略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公司將依託該技術創新,有步驟有重點實施產業化推進,到2018年底,建立國內外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推進綠色能源和化學品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