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善是恶?这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许能给你答案,100万+热帖

人性是善是恶?这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许能给你答案,100万+热帖

清明临近,我想很多人的心情都不太平静。

有个神秘的房间,可能大家都去过或者听说过。这里有着最多生死瞬间,也联系着人的两个命门,“命和钱”。

这是重症监护室(简称ICU),病人一天的花费从6000元到20000元,甚至更多。除颤器、呼吸机、心电图等等守卫生命的监护仪器发出规律的响声,挽救生命的药物按时按量地分配。门内是不敢大意的医生和护士,鬓角趟着斗大的汗珠;门外是坐立不安的家属,心跳焦灼。

一位任职数十年的ICU主任曾感慨:ICU技术只是一种“协助偷生术”,死亡不是现代医学的失败,过分抗拒死亡才是!

也有人说,生死之间时常隔着一个ICU诊室,在这里,人性往往难辨。

我在悟空问答最近推出「只因离合是悲欢」清明专题里,也看到了关于生与死很有价值的讨论。在这些故事中,我感受到了生死憾,几千般,只应悲欢是离合;也读到了一种强大的“生”的力量。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可能有自私和贪念,但更多的是善意与担当。中国人向来忌讳谈论生死,但是这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生命教育。

于是,我从悟空问答挑选了4个ICU病房里的故事与大家分享,我相信,它们会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前行的力量。

人性是善是恶?这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许能给你答案,100万+热帖

1. “呼吸机、吸氧、打针、水、饭,以上放弃,不出院”

悟空问答@重症医生康骏朋:

说起ICU病室里的故事,立马想起2年前的这张图片,这是家属在病情告知书上签的几行字,“呼吸机、吸氧、打针、水、饭,以上放弃,不出院”。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完全遵循家属的意思,那我们也参与了谋杀。

有时人性有弱点,但更多的还是闪光点。我们还是有选择的,看是帮他们灭了那盏灯,还是帮他们重新点亮。

2.他抓住大爷余温尚存的手指,在遗嘱上按手印

悟空问答@成都下水道:

我的一个病人,76岁的大爷,膀胱癌晚期。

大爷住在泌尿外科病房。起初他的3个子女常来看他,慢慢地来的次数少了,印证了一句话:久病无孝子。

有一天下午,大爷上厕所时出现了意外,摔了一跤,头部与地面重重撞击。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很快大爷出现昏迷,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手术风险太大,死在手术台的风险是一半对一半,权衡利弊的结果,先送ICU。

送进ICU后,大爷的子女悉数到齐,他们忧心如焚地问医生:有没有清醒过来?

到了ICU,我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大爷的小儿子抓住大爷余温尚存的手指,溅上红色印泥,在一份遗嘱上按手印。

我摇摇头,满怀痛惜地离开。这是大爷的小儿子在法律层面的铤而走险,原谅我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了沉默。

听说另外两个子女不承认这份遗嘱的偏心和荒诞,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打官司。再后来子女们经历了怎样的闹剧,我不大关心,只是仍然感慨,生死在利益纷争面前的脆弱。

3.“生怕孩子的爱,成为我自然死亡的最大阻力”

悟空问答@上善若水201804:

我是重度高血压患者,今年70岁。

在从ICU病房侥幸死里逃生后,想到那些浑身插管、不能自理的日子就脊背发凉。稍有恢复后,我就回家调养了。

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北京第一家提倡“尊严死”的推广协会“选择与死亡”。这是由罗点点和朋友创办的网站,也是为了呼吁更多人填写“生前预嘱”,实现自己有尊严地离开世界的愿望。

了解这个组织后,第一次,我鼓励自己直面死亡。那天我就拟好一份“生前预嘱”,告诫儿女:无论你们多么不舍得,不论面对什么压力,都不要让我变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我不想让自己最后的生命时光,要浑身插管接受抢救,直到被宣布死亡。

人性是善是恶?这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许能给你答案,100万+热帖

人们常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来”,生死也是一样的。我已做好准备,就这样安静且有尊严地,自然拥抱死亡吧。

4.“差不多得了,都72岁了,没就没了。”

悟空问答@熊猫医馆:

记得有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老太太,几个儿女都放弃了,剩下最小的女儿不放弃。兄弟姐妹不出医疗费用,她就自己掏钱,坚持全力救治。虽然老太太有市医保,只出10%左右的费用,一万块就自己给一千,但几个星期下来还是要几万块,加上自费药,普通人到底吃不消。

第二天一看老太太的住院总费用,都没欠账。

老太太昏迷快一个月后,终于脱离呼吸机拔掉了气管插管。小女儿申请进入ICU探视,我们同意了。当小女儿握着老太太枯瘦如柴的双手时,两人都泪流满面,百感交集。

我的生命谁做主?

人性是善是恶?这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许能给你答案,100万+热帖

我们终将会有迎接死亡的一天,但如何迎接,变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这也正是悟空问答在清明前夕推出「只因离合是悲欢」专题的用意,在探讨生与死时,补一堂及时的生命教育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