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转型将为中化人提供更大舞台!

改革转型将为中化人提供更大舞台!

宁高宁董事长《科学至上》万字雄文再次点燃了中化公司上下创新创业的热情,甚至不少社会媒体都在关注中化的改革转型,对公司主动转型、自我革命的勇气表示赞赏。

改革转型将为中化人提供更大舞台!

1

小化

前段时间有员工在座谈会上提出,公司高层研讨会两个多月过去了,“科学至上”似乎一直停留在学习研讨、集思广益的阶段,没看到实质性的成果。您对此有何看法?

张学工:

应该说,公司的行动是很快的,相关工作一直按计划紧锣密鼓在推进。

高层研讨会结束不久,集团党组就出台了《中化集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转型为科技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决定》。

在这一纲领性文件指导下,集团对一些大家集中反映的问题,如投资放权、干部管理权限等,在去年放权改革基础上进一步迅速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拿投资放权来说,对已列入集团战略规划的业务,总投资低于事业部上年合并报表净资产5%的项目由事业部自主决策;未列入集团战略规划的创新业务,总投资低于3亿元的由事业部自主决策。

此次改革转型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党组审议通过的深化改革工作方案,推动深化改革工作的两级管理架构已经形成。集团设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宁总任组长,并在领导小组下设深化改革办公室,张伟总任主任。目前,集团层面深化改革的36个课题已经分到各个工作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动当中。

事业部层面反响也很热烈。各事业部都召开了研讨会,针对各事业部的业务实际就落实“科学至上”进行深入研讨,一方面推动了思想认识由上到下层层统一,另一方面就具体落地工作进行谋划,并初步形成了深化改革全面转型的工作方案。

至于你提到有员工反映没有看到实质性成果,我觉得这反映了公司上下对“科学至上”的高度关注,或者说希望公司加快转型步伐、推动转型早日成功的迫切愿望。这些蕴藏在员工当中巨大的创新转型的热情是深化改革最大依靠,也是力量源泉。

正如刚才所说,改革工作才刚刚展开,还处在顶层设计阶段,尚无标志性事件出现,因此大家有这种印象,是可以理解的。反过来讲,这给我们推进改革工作的同志提了个醒,既要有紧迫感,要凝聚人心、激发热情,力争既能快、又能好,持续把改革创新的工作推向前进,同时要加强与广大员工的沟通。

改革转型将为中化人提供更大舞台!

2

小化

作为首任深改办轮值主任,请您介绍下这一机构的功能定位是什么,人员构成和工作机制又是怎样的?

张学工:

集团深化改革办公室是在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协调推动改革工作的机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负责方案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动态评估等具体实施工作;二是负责审核具体行动计划并组织落实,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进行决策,并就重大问题和进展向领导小组汇报;三是指导并推动集团各事业部改革与转型。

深改办由党建组、战略组、评价组、人力组和综合组等5个小组构成,担任各组组长的均是集团职能部门负责人。在组员构成上,我们通过开门招贤,力求通过多元化的人员结构实现集思广益,有集团职能部门人员,有事业部从事职能管理的人员,还有来自业务一线、创新一线的人员。

目前,深改办已经举行了3次专题工作会议。在第1次工作会议上,张伟总要求:一要提高认识,要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党组的决定上来;二要解放思想,以开放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推进工作;三要转变角色,把工作重心切换到改革工作中来;四要调整战法,提高工作灵活性;五要保障到位,在人力资源、工作机制上作出相应安排;六要完善计划,勇于以空杯心态推倒重来。

为更好地实现“One team One goal”,建设赋能型总部,破除职能部门壁垒,更加有效和深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张伟总倡议下,深改办从5月18日起实行执行主任轮值制度。轮值周期为两个月,先从五位组长中轮换,再从副组长中轮换,各组可直接向执行主任汇报。执行主任在轮值区间受主任委托,全面负责深改办日常工作,对于执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及时向深改办主任请示汇报。

目前,我们每周召集一次各组联络员会议,每两周召开一次小组组长会议。当然,这只是一个组织形式,我们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调研上,要“走上去”争取政策支持,“走出去”学习行业标杆,“走下去”深入一线业务,“走进去”了解员工思想。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规范,形成有利于创新转型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给业务赋能,给一线赋能,给员工赋能,推动各事业部科学至上、转型发展。

改革转型将为中化人提供更大舞台!

3

小化

深改办不久前发布了“招贤榜”,目前报名情况如何?近期准备怎么开展工作,有没有明确的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

张学工:

5月23日,深改办面向全集团发布“招贤榜”,公布34项重点任务,吸纳创新管理一线、创新实践一线成员加入专业课题研究。

大家报名参与的热情很高。5月29日,招贤榜截止,共计有来自总部和五大事业部的108人报名。报名截止后,陆续又收到补报名十余人,总计报名参与改革任务的有近120人。

这次报名参与战略组课题的占了绝大多数,说明大家对“科学至上”有很多好的创意和想法,战略组同事和他们有过沟通,觉得其中一些想法非常有价值。不管大家的创意最终能否纳入公司战略规划,这种热情都是弥足珍贵的。深改办要求各组,对报名参与的同事要充分肯定、充分尊重、充分重视。我们正在根据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作出合理的安排。

目前,深改办各专业组工作有序推进,除了人员保障逐步到位以外,目标路径也更为清晰。按照公司领导要求,在34项重点任务基础上增补两项,各专业组对“34+2”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梳理与细分,按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制定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负责人。同时,深改办分别与各专业组进行沟通,敦促各组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争取部分重点任务的完成进度能有所提前。

与此同时,组织保障迅速到位,近期各组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召开工作启动会,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积极推进工作;工作机制逐步理顺,轮值执行主任制度和联系人周例会制度已经成型。

事业部方面,各事业部已经根据各自理解提交了工作方案。结合集团深改方案中对事业部的要求和宁总近期对部分事业部创新研讨会报告批示精神,深改办对各事业部方案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出统一明确的框架性要求并正式下发,发挥总部带动作用,努力打造上下联动、集团-SBU-BU全覆盖的全面转型新格局。

昨天深改办会议上,张伟总明确要求,要争取在未来三个月内完成主要系统设计工作。我想大家应该要有更强烈的紧迫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改革转型将为中化人提供更大舞台!

4

小化:

从最近的改革实践看,有哪些好的做法,又是否存在值得注意的不良倾向?

张学工:

“科学至上”等不来,关键要看行动。宁总说,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有些工作组和事业部动作很快,思路很清晰。比如,评价组比较早制定了明确的行动计划和责任书;农业事业部率先行动,打破职能边界,成立了25个创新小组。系统设计、快速行动,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谈不上不良倾向,但我的确有这么几种担心:第一是“虚”,对“科学至上”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和口头,没有实际的方案和行动,敷衍了事或者搞形式主义。

第二是“浮”,深化改革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科学至上”转型,这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科学规律来办事,谋实事、出实招、见实效,不能浮躁。

第三是“偏”,要全面准确理解“科学至上”内涵,理解不全面、不到位、不深刻,都会导致执行偏差或者不到位,最终偏离预期。

深化改革、科学至上之路漫漫,我们应当记住宁总的话:只要开始了,不怕慢;只要相信了,不再变;只要路走对了,不怕远;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因为这条路一定会成功!

5

小化:

近两年集团改革力度很大、动作频繁,2016年进行组织架构调整,2017年推行6S体系建设,2018年实施“科学至上”全面转型,这些改革是一种什么逻辑关系?

张学工:

中化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以改革促发展的历史。改革很大程度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说公司在2016年就系统地设计好了三年三步走的改革进程,我想也不一定。如果从现在来回头看改革的逻辑,那就是实事求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哪些问题重要而紧迫就先解决哪些问题。

2016年的“小总部、大业务”的改革,重塑了组织架构和权责结构,通过下放权限释放业务一线的活力。改革的缘起在于大家普遍意识到集权管控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公司多元化业务形态和日益增长的经营规模,要解决总部管太多、管不好、该不该管的问题,需要从调整治理架构和业务组合入手。

2017年公司借鉴宁总提出的五步组合论等管理工具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化实际,建设了中化特色的6S管理体系。这主要在于权限下放之后,总部需要新的手段和体系来管理各事业部和业务单位,解决的主要是管理工具的问题。6S体系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已经初步证明了其适用性,当然这个工具是开放的、可迭代的,将来还要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完善。

现在宁总提出“科学至上”战略转型,我理解要解决的是核心价值观、发展方式和动能问题。这和6S不是两套系统,更不矛盾。要说二者的关系,我认为是:“科学至上”为体,6S为用。

改革转型将为中化人提供更大舞台!

6

小化:

改革往往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塑,大到公司,小到个人。比如,座谈会上有员工问集团总部是否会再次精简人员。那么,是否属实?深改办对改革过程中类似与员工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有怎样的考量?

张学工:

张伟总说,这次中化要换种活法。以前公司主要靠要素投入实现规模增长,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为公司今天的规模实力打下了重要基础。现在我们要跳出这条路径“换种活法”,就意味着组织文化、业务进退、员工结构都要调整。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员工的个人利益。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学至上”转型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化集团和中化人长期的、根本的利益。如果不改革,公司最后沦向平庸甚至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科学至上”的本质是发展、新的更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收缩,这就为广大员工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广阔舞台和发展机遇,每位员工都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投身到改革转型的洪流之中,在新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伴随着公司的改革成长,员工个人能力会得到提升,利益会得到更多保障,大家来共同分享“科学至上”的红利与荣光。当然,如果思想、能力、行动跟不上改革节奏,受影响可能也是难免的。

我理解,“科学至上”是中化新的核心价值理念,任何与此不适应、不适合、甚至相背离的东西,都应该被淘汰掉。所谓大浪淘沙,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你提到的问题,目前有关课题组还在研究总部改革的议题,但还没有形成方案。如果涉及到组织结构或者人员调整,我相信公司会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政策法规要求作出相应妥善的安排。我的看法,减员不是必选项,也不是改革的目的,目的是转型,是发展,是让中化活得更久、更好。

改革转型将为中化人提供更大舞台!
改革转型将为中化人提供更大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