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刊人子須知資孝地理心學統宗卷五下之二 德興山人徐善繼述同著

重刊人子須知資孝地理心學統宗卷五下之二 德興山人徐善繼述同著

重刊人子須知資孝地理心學統宗卷五下之二 德興山人徐善繼述同著

重刊人子須知資孝地理心學統宗卷五下之二 德興山人徐善繼述同著

此卷專論砂圖(圖略)。夫砂法甚繁,難以悉陳。其大要,必從龍穴以別貴賤,故曰砂如美女,貴賤從夫。然亦有吉凶一定不可移易者,如探頭、刺面、掀裙等形,終不可使之為吉;而玉帶、御屏、帝座等砂,終不可使之為兇之類是也。今於諸家砂法中,撮其近理者,編為一卷,分上、中、下三格,富、貴、賤三科[單望陽1] ,而各取的於龍之貴賤,以斷其吉凶之準,庶幾展卷則得其要歸耳。

口議

一、凡砂之形象,不必盡拘。廖氏雲:“喝砂相似便為是,奉勸莫執泥。”又云:“砂形變像原不一,觸類宜詳推;在人心巧與目明,自可立名稱。”

二、凡砂之擬於物類,不可膠執。蓋山形萬古不易,而物類則因時更變。固有古方而今圓,古賤而今貴,亦有古有而今無者。如席帽賤於唐而貴於宋,玉魚、金魚佩於宋而國朝不用之類,烏可盡以執泥?在人活潑而決之耳。

三、凡砂格中,多有御用之物,如帝座、御屏之屬,非謂有禁穴,乃朝臣之應也。廖氏雲:“格中多有帝主制,非謂其有位。宰相侍從近清光,朝夕得翱翔。”

四、砂格有專論其山巒之頭者,有專論其山巒之腳者,有兼頭腳而論者,又有兩山、三山相合而成一格者,不可拘於一律。如華蓋、文筆等,則專取其山頭;進田筆、倒笏等,則專取其山腳;謝恩、絳節等,則兼取其山之頭腳;馬上貴人、點兵報捷之類,則取數山相映,湊合而成者也,在人聰巧可取。亦須多見古格,而心有所主也。

五、砂格中又有所謂陰砂者,則專看平田、小洲,及小可墩埠、山麓、石脊之類,及穴中不見者。此等砂形,或在明堂,或在左右,或在水口,亦關利害,不可不察。

六、砂中又有刑殺,不可不知。廖氏雲:“砂中有殺人不知,貴賤最難醫。仔細消砂殺有八,射探衝破壓。更兼反斷走皆兇,解說要人通。射是以尖來向穴,徒配何須說?探是斜山少露頭,作賊不知休。破是浪痕直透頂,淫亂恣遊騁。衝是橫來揷穴前,非禍自連綿。壓是穴[單望陽2] 前砂崛起,奴僕常反主。反是曲身去向朝,離反永飄飄。斷是腦下自橫浪,斬首無人葬。走是斜身順水飛,遊蕩不思歸。若是眞龍去殺合,禍福終須雜。避凶趨吉最為奇,穴上討便宜。”又吳國師雲:“砂中有殺要消詳,立穴先須作主張。巉巖高壓及尖射,避卻方能免禍殃。”蓋近穴有醜形之砂,亦須迴避為美。遠則勿泥。

七、龍眞穴的,而偶有一砂之嫌,眾人莫敢信者,則思喝形以制之。蓋喝形亦可壓制諸砂。卜氏雲“尖槍本兇器,遇武士以為奇。浮屍固不祥,遇群鴉而反吉”之類,亦有理。如旗槍當面,或作將軍大座;枷鎖橫屍,則取貴人監斬之類。大抵要取重於龍穴也。

八、砂形肖物類而多應,不特陰地,陽宅,即如郡邑,亦所關係。若黃坡嚴家坡有杯筊[2]石,其鄉筊卜有靈。弋陽圭峰如拍板,其邑多出戲子。常邑塔山如葫蘆而多名醫,莆田壼公山如卓笏而多朝貴朱子之同安,過莆田,望見壼公山曰“莆田多人才,此公作怪。。承天馬良丫髻雙峰居水口,而郡多雙薦。是皆砂之應驗耳。

九、凡觀砂法,須審向背、情性。司馬頭陀曰“以端方而知其忠,以傾側而知其佞,柔亂以知淫,卑劣以知賊,粗猛以知惡,瘦薄以知貧。粹美知慈,威武知斷。”《寶鑑》雲:“山厚人肥,山瘦人飢,山清人貴,山破人悲,山歸人聚[單望陽3] ,山走人離,山長人勇,山縮人低,山明人達[單望陽4] ,山暗人迷,山順人孝,山逆人欺。”此皆其正耳。蔡牧[單望陽5] 堂曰:“觀形貌得其偽,觀性情得其眞。”斯確論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