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聚焦特色产业发展 建设高质量增长极

6月28日,随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随州市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星华表示,近年来随州市紧紧围绕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坚持“产业兴市、质量强市、创新活市、生态立市”,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随州:聚焦特色产业发展 建设高质量增长极

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星华

作为“中国专汽之都”,随州市在保持传统专汽产业优势下,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求夯实产业支撑,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动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质量优势。为此,随州市大力做强“三极支撑”。夯实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生态文化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支撑,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一个行业、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推进机制的建立,带动了随州市产业的“多点突破”:推动新能源、风机制造、晶体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017年,随州市新能源发电量22.6亿千瓦时,占全省的29.5%,新能源发电规模居全省市州第一。

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随州市高度重视创新动力,努力让特色产业跑出“加速度”,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此,随州市构建多个创新平台,建立了全国专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香菇研究院、核桃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企业创新平台达到114家。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科研投入,5家企业获2017年度省科技奖励。

随州:聚焦特色产业发展 建设高质量增长极

随着特色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随州市已拥有专汽高新技术企业29家、发明专利200多个,6家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有中国驰名商标17件,2家企业入选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毅兴智能、重汽华威入选全省首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通过技改推动转型升级,随州市滚动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突出制造业主战场,将114个项目申请纳入2018年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导向计划。今年元至5月,随州市完成技改投资41.3亿元,41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有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9%,高于全市工业增速5.6个百分点。目前,随州全市共有30多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智能机器人和设备正走进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车间,裕国菇业成为我国香菇行业首个应用机器人进行分拣的企业。

招才引智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法宝,为了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留在随州生产生活,随州市实施炎帝人才计划,规划建设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高校教师和干部培养基地、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等“一园十基地”,与全国50多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随州:聚焦特色产业发展 建设高质量增长极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在随州,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主体正在成形。为优化特色产业发展环境,随州市构建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实施“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实行“一网覆盖、一次办好”,解决企业办事难、多头跑等问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29证合一”,2017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和注册资本分别比上年增长12.25%、28.53%。

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随州市落实涉企收费“一张清单”,企业失业保险费率降至1%,2017年累计为市场主体降低各类成本近30亿元,企业亏损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下降15.8个和2.9个百分点。湖北省工商联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随州市民营经济景气指数58%,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

蒋星华说:“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增长极,努力开创随州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据了解,目前随州市正在启动实施“五千工程”,即打造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千亿元产业、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推出千个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培育千家规模企业,培养千名企业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