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影116亿重组瘦身:王健林梦碎好莱坞 父子套现27亿

相对院线,影视制作面临风险更高。

万达电影116亿重组瘦身:王健林梦碎好莱坞 父子套现27亿

停牌近一年后,万达电影重大资产重组的剧情终于有了新进展。

6月25日晚间,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达电影”,曾用名“万达院线”)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将通过支付现金和发行股份方式向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万达投资”)等21名交易对方购买其持有的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简称“万达影视”)96.83%股权,交易作价116.19亿元,股票暂不复牌。

支付方式分为现金和股权两部分,万达投资持有的万达影视股权,万达电影将以26.93亿元现金收购;万达影视其余20位非万达系股东,万达电影将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对价。

天眼查显示,万达投资是由王健林和王思聪父子进行穿透式持股,两人合计控股达100%。简单来说,王健林父子将在重组方案中套现近27亿元。

收购完成后,王健林通过万达投资、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万达文化”)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由交易前的48.09%变为41.75%,但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其实这笔交易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5月。彼时,万达电影公布了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372亿元收购万达影视,同时募集配资不超过80亿元。372亿元的对价包括处于亏损阶段的传奇影业和万达影视。但由于政策、市场环境等原因,重组最终被叫停。

与2016年5月万达电影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相比,本次的方案其在交易对价、估值等方面均作了调整。收购资产标的中,万达电影也将传奇影业剔除。业绩承诺金额与之前收购案相比,也减少近20亿元。

上次收购方案流产后,今年2月份,万达还引进了阿里巴巴集团(简称“阿里巴巴”)、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文投控股”)作为战略投资者。其中阿里巴巴出资46.8亿元、文投控股出资31.2亿元,分别成为万达电影第二、第三大股东。

对此,和诚咨询首席分析师顾成建向时间财经表示,从金额调整中可以看到行业发展的规律——目前处于周期性下行,对赌协议的修改也是迫于影视上市公司之前收购高商誉、高对赌质疑做出的妥协。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影视行业龙头,万达电影2017年尽管财务数据依旧增长,但其业绩增速渐入瓶颈。譬如,万达电影单块银幕的产出降至193万元,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同期行业内其他企业,市场份额也不断缩减。

好莱坞梦碎

中国电影业从业者对传奇影业可谓是一见钟情,但最终牵手走到最后的却少之又少,而万达影视却是求而不得。

万达电影116亿重组瘦身:王健林梦碎好莱坞 父子套现27亿

据悉,美国传奇影业于2016年3月被万达影视子公司青岛万达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万达影视青岛”)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万达影视高价收购而来的好莱坞企业,业绩贡献情况并不乐观。据了解,传奇影业2014年、2015年分别亏损22.43亿元、36.28亿元,分别占万达影视亏损额的83%和91%。

2016年,传奇影业出品的《魔兽》和《长城》两部大制作影片仍未能将其拉出泥沼。其中《魔兽》在中国收获14.72亿票房,但在北美仅收获4736.52万美元,投资高达1.5亿美元的中美合拍片《长城》在中国票房未达12亿人民币,在美国票房不到500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传奇影业出品的两部影片票房惨淡后,2017年上半年,传奇影业创始人托马斯·图尔和子公司传奇东方CEO罗异相继离职。

然而,项目失利的影响还远未结束。

王健林原计划将传奇影业装入万达电影。2016年5月,万达电影披露了一笔高达372亿元的重组方案,但是受制于监管环境、传奇影业持续亏损等原因,重组计划最终宣告破产。

收购传奇影业失败后,2017年7年,万达电影再次停牌启动重组。两份重组计划对比发现,万达电影重组的名单中,业绩不理想的传奇影业已经被剥离出去。

除了已成泡影的好莱坞梦,万达电影与万达影视的重组难产,也使得多位股东从万达影视减持和退股。根据天眼查显示,目前万达影视的投资者变更为23位,巨人投资、泛海控股、河南建业等机构投资者已经从万达影视套现离场。

危险的对赌?

众所周知,万达电影在影视行业独占鳌头,其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32.29亿元,同比增长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15亿元,同比增长10.22%。贡献收入比重超过70%的观影票房实现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0.76%。

不过财务数据的增长,并不能掩盖万达电影业绩逐渐进入瓶颈的情况。仅以银幕为例,。截至2017年末,万达电影拥有银幕4571块,但单块银幕的产出却降至193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万达电影的负债率明显高于行业内的上市公司。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17年末,万达电影的资产负债率49.4%。同时期中国电影资产负债率为28.06%,上海电影资产负债率28.43%。

值得关注的是,万达电影在收购万达影视中出现了“业绩对赌”。万达影视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承诺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8.88亿元、10.69亿元、12.71亿元,3年总计逾32亿元。如果万达影视无法完成业绩承诺,其主要股东将需用自身资金来弥补。

前一次重组中,万达影视给出的业绩承诺是2016年到2018年,合并报表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50.98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万达影视实现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95亿元、20.20亿元、8.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64亿元、5.97亿元及4.07亿元。从2018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表现看,万达影视完成2018年业绩承诺压力并不大。

万达电影116亿重组瘦身:王健林梦碎好莱坞 父子套现27亿

制作是另外一个坑?

万达电影寄希望于通过此次重组,实现从院线到电影公司的转型升级,扩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刷新成长路径。

具体来看,此次交易前,万达电影主要从事影院投资建设、院线电影发行、影院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主营业务集中于影视行业产业链下游。

近年来,在继续投资建设影院的基础上,为了扩大规模,万达电影推行“会员+”以及“360°IP”战略。

万达电影116亿重组瘦身:王健林梦碎好莱坞 父子套现27亿

6月19日,中国在线与万达影视共同宣布,双方将开展IP开发运营的全方位深度合作,计划未来斥资数亿,对中文在线旗下17K小说网自有IP巫颂进行长线开发。万达电影的“IP+”战略也体现在片单中,在19部影片中,IP影片占据了半壁江山。

不过,较2014年、2015年的IP电影大热,2016年后IP开始在影视行业遇冷,观众对于IP改编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IP的身价水涨船高,改编不受观众喜欢的概率也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影视行业正经历低估。资金撤离,电影公司普遍出现“钱荒”,对中国影视公司来说,直接融资通道几乎关闭,在趋严的监管环境下,影视公司的再融资成功过会几率较低;间接融资体系则远未建立,影视信贷的难题之一是无形资产质押风险。

市场方面,万达电影除了需要抵挡同行带来的竞争压力,还要与三大视频网站争夺用户。

为了缓冲视频网站自制内容的冲击,除了发展线下的院线,万达电影还打算推出“网络院线”。万达电影方面曾表示,“为完善电影生态圈建设,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公司拟推出网络视频平台,目前平台相关技术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测试及功能完善。”(北京时间财经 齐文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