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音乐综艺那么多,《无限歌谣季》了解一下?

如果说前两期专业歌手“无限唱作人”和非专业的“歌谣研修生”在棚内的互选和反选,更像是一场汇集了江苏卫视出品的《蒙面唱将猜猜猜》《金曲捞》《不凡的改变》等音乐节目大汇演,那么第三期开始的真人秀部分,终于让观众体会到这档节目的新鲜感与野心所在。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诚然,这些年来音乐综艺节目的演变节奏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既有以打造全民偶像的选秀养成类音乐节目,也有专业歌手同场较量的竞技类音乐节目,以及各种衍生出的辨真假、救音痴、玩道具的比比皆是。但相较于节目的旺盛需求,歌手和歌曲资源的供不应求的矛盾越发明显。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音乐创作的过程无疑是新鲜且神秘的,许多人并不了解那些最终被广为传唱的音乐是如何诞生的,也并不了解这些音乐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状态。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以张绍刚和毛不易这对“太不容易”组合为例,他们便从自身组合的年龄差这个角度,选择了“父子第一次正式喝酒”的场景进行歌词内容创作。这大概是能够引发许多国人,尤其是父子之间共鸣的一个视角——父子之间彼此渴望互相理解,却又始终存在着说不出隔阂。如此戳心的主题内容,在还没有创作出曲调与歌词之前就足够有画面感——这种源自于真实生活的音乐创作,往往也是最能够打动人心。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而李荣浩帮助伊一确定的歌曲以“讨好”为主题,也可算的是伊一的职业特性与性格特点的写照——作为需要hold住全场的主持人,必须要能够掌握照顾到在场所有人的技能。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这属于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其实现实中由于家庭、职业等缘故,这种讨好型人格的个体并不少见,甚至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这种将生活中的感悟与观察谱成曲、写成歌,本身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也不负节目“把生活写成歌”的定位。值得一提的是,李荣浩在指导伊一写歌词的时候特意强调需要歌词直白。因为只有这样,歌词才能够对听众有触动,并且产生情感上的链接,这也是“把生活写成歌”的气质所在。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音乐作品的创作其实往往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阅历和真情实感,歌如其人、人如其声、声如其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无限唱作人”要能够帮助“研修生”创作出专属作品,首先要挖掘出的是他们在荧幕人设之外的真实自我。透过探访大学课堂,毛不易和观众就会发现张绍刚除了在镜头前怼天怼地之外,对毛不易在生活上的关照等方面,有着一份近乎父亲对儿子的疼惜;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薛之谦,也与综艺舞台上嘻嘻哈哈状态截然不同,认真耿直并且异常强势,并不会因为照顾好朋友小岳岳的面子而有所放松……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无限歌谣季》养成原创音乐,把生活写成歌不是一句空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