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选妃,选中者会被盖上青纱,不中者袖中会被塞一个东西

我国历朝历代皇家都有选妃的规定,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子都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而且选妃对于皇家来说算是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隆重的同时还有一系列繁琐的习俗。

就拿明朝颇为有名的周皇后来说,她进宫的时候就险些落选。

明朝选妃,选中者会被盖上青纱,不中者袖中会被塞一个东西

周皇后的先祖是苏州人,后来迁居到了大兴,父亲周奎虽然是一代名医,家中却一直很贫寒,周皇后因此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周皇后则不然,她自幼就熟读《通鉴》,并不是个文盲,关于她读《通鉴》还有一个说法。

据说周皇后年幼的时候家中来了一人,此人是朝廷官员陈仁锡,陈仁锡对“易经”很有研究,当她看到还是小孩子的周皇后时便对周奎说:“你的女儿会成为天下贵人,让她读《通鉴》,好好教她吧!”

明朝选妃,选中者会被盖上青纱,不中者袖中会被塞一个东西

周奎对此深信不疑,果真教育女儿好好读书,尤其是对《通鉴》,周皇后最为熟悉,逐渐养成了文静端庄的性格,既有大家闺秀的模样,有同时兼具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本性,因此在天启年间在为信王选妃时被选入宫中。

明朝宫中的选婚有一个规定,当一个女子被选上时必须有其她两名作为备选,所以说周皇后被选入宫并不是直接成为王妃,而是刚刚开始,她必须要从中“脱颖而出”,而这里的“脱颖而出”的决定权直接掌握在太后的手上,也就是说只要皇太后看得上眼就行。

明朝选妃,选中者会被盖上青纱,不中者袖中会被塞一个东西

按照明朝选妃的习俗,妃子若被选中,皇太后会用青纱将选中的女子的脸给蒙上,再将金玉手镯带在女子的手臂上,如此这名女子才算完成了“入宫仪式”,才真正的成为一名王妃或者是皇妃;若是被选的女子没被选上,太后便会将写有她生辰八字的帖子塞到她的袖口里,并且给一些金钱让送她回去,所以期间并不需要太多言语,只需太后的一个动作便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有没有被选中,这样也能避免那些没选上的女子尴尬。

明朝选妃,选中者会被盖上青纱,不中者袖中会被塞一个东西

周皇后被选时就颇有波折,此时持太后印的是神宗的妃子刘昭妃,刘昭妃非常看好周皇后,可明熹宗的妃子懿安后却觉得周皇后的身子太过羸弱,刘昭妃说:“现在弱小,以后是会长大的嘛。”,周皇后这才顺利入宫。

明朝选妃,选中者会被盖上青纱,不中者袖中会被塞一个东西

事实证明刘昭妃的眼光并没有错,崇祯皇帝登基后她被选为皇后,因为其勤俭节约的性格为后宫省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是一位难得的贤惠之人,后明朝灭亡随崇祯帝自缢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