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皖新麥漲勢放緩 購銷雙方展開“拉鋸戰”

隨著蘇皖地區質量較好的新麥市場價格運行至託市收購價附近,持糧主體惜售心理增強,使得糧食貿易商提價收購意願降低,麥價漲勢明顯放緩,新麥市場購銷呈現“拉鋸”格局。

受蘇皖新麥產量和質量同比下降影響,麥價低開高走,質優新麥在託市收購價附近運行,質量參差不齊促使新麥跨區域流通,新麥收購進度整體偏慢。銷區儲備企業新陳小麥輪進輪出價差處於高位。

蘇皖新麥收購進度同比偏慢

由於安徽新麥質量整體較差,安徽糧食貿易商跨區採購蘇北質量較好的新麥,江蘇新麥市場價格整體高於安徽。質優新麥在多方市場主體採購推動下,其市場價格漲至託市收購價附近,內在質量指標較好的強筋小麥“鎮麥168”、“鄭麥9023”及“菸農19”等優質品種備受市場青睞,市場收購價較高。

截至6月20日,江蘇地區新麥收購量372.8萬噸,同比減少231.6萬噸;安徽地區新麥收購量148.2萬噸,同比減少247.7萬噸。

質優新麥圍繞託市收購價運行

隨著蘇皖地區質量較好的新麥市場價格運行至託市收購價附近,受配麥需求提振,部分質差新麥市場價格也出現一定幅度上漲。持糧主體惜售心理增強,使得糧食貿易商提價收購意願降低,麥價漲勢明顯放緩,新麥市場購銷呈現“拉鋸”格局。據市場監測,截至6月下旬,江蘇淮安洪澤地區二等新麥收購價2340元/噸,當地“鄭麥9023”收購價244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硬質白小麥進廠價2340~2360元/噸。

蘇皖國家臨儲麥暫停投放市場

今年以來,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累計下調110元/噸,但蘇皖地區“去庫存”效果不佳,自6月18日起國家臨儲小麥暫停投放市場。據統計,截至6月下旬,今年以來江蘇地區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892.3921萬噸,實際成交117.5638萬噸,平均成交率13.17%,周度成交均價2350~2500元/噸。其中,2014年產臨儲麥成交18.8442萬噸,2015年產成交62.6616萬噸,2016年產成交36.031萬噸。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1511.2654萬噸,實際成交200.3072萬噸,平均成交率13.25%,周度成交均價2478~2540元/噸。

安徽地區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1192.767萬噸,實際成交96.8134萬噸,平均成交率8.12%,周度成交均價2364~2500元/噸。其中,2014年產臨儲麥成交27.9095萬噸,2015年產成交39.5192萬噸,2016年產成交29.2797萬噸。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1512.2215萬噸,實際成交149.1677萬噸,平均成交率9.86%,周度成交均價2485~2507元/噸。據統計,截至6月下旬,江蘇地區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量1277萬噸,同比增加422萬噸;安徽地區1659萬噸,同比增加369萬噸。

銷區新陳麥輪換價差處高位

南方銷區麵粉加工企業開工率持續未有改觀,制約其小麥加工需求;儲備糧低價輪出擠壓麵粉企業外部採購需求,儲備庫陸續招標採購2018年產小麥。6月15日,廣東佛山市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委託採購2017年產白小麥5500噸,底價2790元/噸,成交價2790元/噸(散裝,倉庫車板價)。6月19日,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採購2018年蘇北、魯南地區產“菸農19”白小麥,底價2600元/噸,成交價2600元/噸(散裝,倉庫車板價)。6月20日,廣東新興縣糧食儲備管理中心競價銷售陳小麥,底價2070元/噸,成交均價2070元/噸(散裝,倉庫堆邊價);揭陽空港經濟區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競價銷售陳小麥,底價2100元/噸,成交均價2100元/噸(包裝,倉庫堆邊價)。

成本高企支撐沿海糧船運費

截至6月25日,7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02.2美元/噸,到國內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為1851元/噸,比去年同期下跌9元/噸。近期新麥南下流通量有所增加,國內成品油售價高企支撐沿海 糧船運價。截至6月下旬,江蘇靖江安寧港至廣東3000噸船運費70元/噸左右,5000噸船運費63~65元/噸;至福建5000噸船運費在50元/噸左右。

蘇皖託市收購力度明顯下降

今年蘇皖地區新麥產量和質量同比整體下降,尤其質優新麥市場有效供給能力明顯下降。在蘇皖新麥減產減質預期影響下,市場主體購銷心理發生微妙變化,價格上漲導致持糧主體惜售心態增強,餘糧留存心理庫存增加、時間延長,直接降低市場糧源的有效供給。而麵粉及儲備企業採購積極性增強,加大流通市場新麥供給壓力。用糧主體採購需求的“增”及市場供給的“減”放大,成為推升麥價階段性上漲的主要動力。蘇皖地區小麥託市收購啟動,使得麥價底部抬高,但在收購要求嚴格、新麥質量下降及質好新麥市場價格高位運行的情況下,蘇皖地區小麥託市收購數量或將較上年明顯下降。

麥價進一步上漲動力不足

隨著蘇皖地區國家臨儲小麥暫時停止投放市場,加之主產區新小麥大量上市流通,新麥將逐漸成為市場供給主渠道。在蘇皖國家臨儲小麥庫存數量高企、國家臨儲麥拍賣底價及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仍將面臨下調的背景下,蘇皖新麥市場價格整體不具備大幅上行的供需及政策支撐,質優品種在結構性矛盾仍存的提振下,其市場價格運行空間相對較大。建議持糧主體心理預期不要太高,不宜盲目囤糧待漲,在麥價處於高位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庫存小麥銷售。

糧油市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