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蘇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卻只要一個條件,啥這麼重要?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真正的勝利是用戰爭的手段逼迫敵人就範。摧毀敵人精神力,是實現戰爭勝利的一個目的。

如果一個軍隊只是被打敗,被迫撤退,而在整體戰略上還有一息尚存的機會,那就不算真正的勝利,而只是一場勝仗。

軍史上的大型戰爭,無不帶著暴力和誘降兩把利劍出征。

摧毀精神力,是實現戰爭目的之一。

中美英蘇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卻只要一個條件,啥這麼重要?

(克勞塞維茨,1780年-1831年)

飛春讀傳對日本二戰研究得多一些,就拿日本投降前來說,美軍的宣傳戰是終結日本的另一顆“原子彈”。

大家知道,兩顆原子彈分別在8月6日和9日投放日本,而日本卻在15日方才宣佈投降。

這四五天裡,日本在幹啥?

蘇聯參戰和原子彈投放,迫使投降的條件已具備,但有一個條件一直沒有明確,就是天皇制的保留。

中美英蘇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卻只要一個條件,啥這麼重要?

據裕仁傳記記述:

10日晚上,天皇裕仁在皇宮下面的防空洞裡召開御前會議,決定向美國提出一個投降條件:“在同意不包含要求變更天皇國家統治大權之下,日本政府接受宣言”。

美國國務卿伯倫斯再次回覆,必須“無條件投降”,天皇問題由戰後盟軍司令部根據日本人民的選擇進行決定。

8月13日晚,美國B29飛到東京上空,投下一批宣傳單,這張傳單令日本內閣十分不安,決定立即投降。

傳單用日文印製,把日本提出的“一個條件下的投降”和美國的回覆全部告知日本民眾。

這是釜底抽薪的宣傳站、心理戰。

中美英蘇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卻只要一個條件,啥這麼重要?

事實上,從7月開始,美國就一邊執行空襲,一邊投放宣傳單,告訴日本民眾,是天皇和軍部在“逼迫整個國家走向自殺”。

“我們今天不是為轟炸你們而來。投下這傳單,是為了通知你們,美國政府代表美英中以及蘇維埃聯邦,對貴政府提出的投降條件進行答覆:戰爭是否能馬上停止,取決於貴國政府……”

一邊用原子彈和空襲對日本軍隊進行打擊,一邊用宣傳單告知天皇不投降的真相,這種心理戰成功瓦解了民眾對天皇的信賴。

雖然由於長期洗腦,奉天皇為神進行絕對的崇拜,日本人不可能立竿見影去推翻天皇,但這種宣傳如果持續下去,對天皇制度的瓦解是早晚的,也是不可修復的。

中美英蘇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卻只要一個條件,啥這麼重要?

尤其是8月13日晚上的那封談判內容的公開化,把天皇逼到了最後一個死角。

再不迅速投降,日本民眾就知道無謂的犧牲原來是天皇在保自己的皇位而拖延,而每拖延1天,轟炸就會使日本無辜平民死傷1萬人。

宣傳戰,把日本公眾成功與天皇和軍部戰爭分離,把天皇的自私曝光,再不投降,天皇權威盡失,內部造反,國體將徹底崩塌。

基於這種考慮,裕仁連夜錄製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終戰詔書》,15日宣佈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