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夜读|无缘伴君到白头

文 | 烟雨客

每次读到沈复的浮生六记,都不免怅然良久。烟尘过往,历历在目,恍若前世今生,无非如是而已。读过他们的爱情,似乎这世间可能的一切美好,都在其中了。

烟雨夜读|无缘伴君到白头

说是浮生六记,其实不过是四记,后面两记显是伪作,不读可也。最用情的文字,就在第一篇闺房记乐中了。

为何要把闺房记乐放在第一,首先是他和芸娘感情好,伉俪情深,惜哉中途失偶,内心之伤痛,远非文字可描述。其次,仿效诗经之关雎,夫妇之意存焉。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王权富贵,在爱情面前,均无足轻重。

烟雨夜读|无缘伴君到白头

他愿意把心爱的芸娘放在第一卷,如此,任岁月流逝,这一页依然不会散佚。

沈复是幸运的。有评价说,这位清代文学家,一生没做官,更不会挣钱,以世俗眼光看,他是个没多大出息的男人,然而,他这一生最“出息”的,是娶了天下第一可爱的女人为妻。“第一可爱的女人”是林语堂先生的说法,林语堂还说:“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

烟雨夜读|无缘伴君到白头

三生有幸的沈复,其实是一见钟情,为芸娘的才华倾倒。四岁失父、家庭贫寒的芸娘,小小年纪就以做针线活养家糊口,供弟弟读书,而她自己,竟以白居易的《琵琶行》做启蒙教材,学会了认字、作诗。当时,沈复十三岁时,去舅舅家,看到她写的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叹其才思隽永,瞬间就爱上了她,对母亲说:“我非姐姐不娶。”

于是,这一生纵使颠沛流离,始终彼此陪伴,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

沈复最穷困的时候在冬天连棉衣都穿不上,他除了教书作画,写些没用的文字,除了那些于生计亳无裨益的小情趣,似乎别无所长。然而芸娘懂他,从来不嫌弃三白没出息,也不逼他上进。

芸娘是最懂他的女人,她爱他,愿意成全他的一切,愿意陪着他风雨辗转,愿意跟着他过哪怕是最清苦的岁月,一切艰难,她甘之若饴,因为是在他的身边。

烟雨夜读|无缘伴君到白头

他与芸娘寄住在友人鲁半舫家的萧爽楼时,经常和朋友举办“文学沙龙”,品茶饮酒作诗,并且与友人约定了四忌四取”,忌“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如如果有谁违反,必罚酒五斤。“四取”是取“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芸娘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地备茶酒供客,默默做好后勤保障,看到他们快乐,心中就自欢喜。

遣悲怀三首其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这位嫁给元稹的大家闺秀,自从到了元稹家里,生活一落千丈,可她一样愿意为她拔金钗,换美酒。因为这个男人,值得她如此付出。

烟雨夜读|无缘伴君到白头

芸娘和她一样,在最艰苦的时候,依然有着无以伦比的快乐。

沈复生平除了诗词创作之外,最大的乐事莫过于和妻子红粉结伴,享受纵论古今、品月评花的浪漫生活。他俩常常去一对种菜的老夫妇那里,醉心菜园耕种,乐此不疲。书香门第出身的陈芸十分喜爱恬淡的田园生活,曾高兴地表示,将来老了就与丈夫在此处购买十亩耕地,栽瓜种豆,夫画妻绣,尽情享受田园生活的雅趣。

烟雨江南,诗酒田园,这不就是他们一生的向往吗?如此简单,又如此美好,又恍若幻梦。

烟雨夜读|无缘伴君到白头

可惜的是,陈芸先去,恩爱夫妻最终未能白头偕老,这是沈复生平最大的憾事。他曾说夫妻不要过于恩爱,但这不是他的真心话,陈芸的死,让他沉痛至极,后来沈复于悲痛中远走四川,从此去向成谜,不知所终。

最爱的女人不在了,沈复的世界也被颠覆了,一切于他来说再无欢乐。的确,对沈复来说,这次相逢,便是永远。

对芸娘来说,认定了你,便是一生。这是命运赐予他们最好的礼物。这颗心会永远追随他,无论海角还是天涯。永远爱他,直到呼吸化为空气。

烟雨夜读|无缘伴君到白头

生而为人,难免有时会悲观,在这个凉薄的世上,一个人的温暖,终究会消散如烟,唯有两颗心的依偎,有着永恒的亮色。

让我们不感寂寥,不怕凉薄,不畏将来的,只有爱。

沈复和芸娘,尽管上天给予他们的时间不多,却让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无限亮色。爱情,永远在浅斟低唱,他们,也从未走远……

烟雨夜读|无缘伴君到白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