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小米“失寵”,美團被“懟”,然鵝我們只能隔海看戲!

赴港上市—小米“失寵”,美團被“懟”,然鵝我們只能隔海看戲!

近日,TMD三巨頭之一的美團啟動香港上市計劃,這是繼小米之後國內又一家赴港ipo的國內知名獨角獸企業。出人意料的是,小米、美團這兩家家喻戶曉大品牌的上市雖然吸睛卻難吸金——小米三次調減估值,從開始的1000億美金將至目前的550億美金,融資申購者甚寥;美團則深陷“何時止損”、“估值太高”的囹圄之中。

赴港上市的小米遇冷、美團被懟,究其原因主要是兩點:估值過高、市場環境惡劣。

估值過高

從年初媒體傳出的1000億美元上限開始,小米的估值一路走低,先降到900億,到降至800億,招股前又進一步降低到550億美元。短短六個月時間,估值已縮水三次。即使是目前550億美元的下限,仍然有不少投資者表示太貴。

美團從2017年10月宣佈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估值達300億美元,到近日根據稱將以約600億美元的估值募集60億美元資金為IPO目標,前後僅隔不到8個月的時間差出近一倍的估值,直接碾壓560億美元市值的電商巨獸京東。不少媒體及業內人士發聲質疑,尚在虧損中的美團如何支撐600億美金估值,在業務佈局上四面楚歌的美團何時才能扭虧為盈?

赴港上市—小米“失寵”,美團被“懟”,然鵝我們只能隔海看戲!

惡劣的市場環境

近期低迷的資本市場環境是兩隻獨角獸不受待見的另一大原因。

今年以來,港股終結去年牛市、A股已是慘不忍睹,市場風險偏好驟減,不少在港ipo的新股遭遇破發,如所謂“智能金融第一股”維信金科和“第三方支付第一股”匯付天下在上市首日出現破發,這大大打擊了市場投資者的情緒。

與此同時,全球量化寬鬆收緊,資金利率不斷走高,融資打新成本攀升。此次小米IPO恰逢近期港元拆借利息頻頻上調,1個月期HIBOR一度自2008年以來首次突破2%。利率上升等於增加了認購新股的成本。據測算,如果投資者要用融資打新,那麼如果小米首日漲幅若低於4%就會賠錢,無疑加劇了融資打新族的風險。

值得慶幸的是,受資本管制,我們國內投資者普遍沒什麼參與機會,只能隔海看戲,是漲是跌who care?但仍不乏少數激進派投資者想在恐慌中貪婪,期望複製去年騰訊的輝煌。這些“勇敢者”又將如何參與呢?

投資港股三大渠道

開純港股賬戶,

即在中資券商的香港子公司開立港股賬戶。這種方式無門檻費,可供交易的股票多,缺點是過程繁瑣,特別是在資金的轉入和轉出方面,因為內地不能直接開立港股賬戶,所以一般要去香港或中資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在工作人員見證下開戶。

港股通渠道,

自2014年11月港股通開通以來,投資者可以通過滬港通渠道購買港股通股票池中的標的,但是目前這種方式門檻較高,僅限於機構投資者及證券賬戶、資金賬戶餘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此外,投資者還需要支付交易費、交易徵費、證券組合費等6種費用。

投資港股基金,

購買投資港股的基金是目前最簡單便捷的投資方式。由於港股市場交易主體多為各地的專業機構投資者,相比之下個人投資者無論從經驗、資金量、技術和規則理解等方面均處於劣勢,博弈難度較大。

因此,普通投資者通過委託專業公募、私募投資機構的方式佈局港股,無疑會是更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