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发展林下经济,鹤山区实践山区农业新模式

鹤山区西部山区的山谷里林果飘香,草莓、桑葚、杏一茬接一茬的采摘,为山区农民引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缇香谷园区的林果采摘已基本实现全部水果品种的覆盖,除上述水果品种外,示范基地还种植了啤梨、丰水梨、华硕苹果、黄香蕉苹果、冬桃等。园区坚持应用无公害的种植技术,使得果品质量连年提高。

循环农业发展林下经济,鹤山区实践山区农业新模式

“每个季节林果都有产出,一亩地几千斤的产量,每斤定价都远高于普通水果,我们在园区上班有工资、有土地流转金”正在地里忙碌的黄庙沟村民如实说着。

循环农业发展林下经济,鹤山区实践山区农业新模式

鹤山区西部山区的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分散的丘陵地块、缺乏灌溉引水、农民缺乏土地的整合,山区农民多以种植高粱、小米等杂粮为生,但品质得不到保证,产量低难以形成有效供给,在市场中定价始终不高。收入得不到保障,农民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致贫原因复杂且影响深远。

循环农业发展林下经济,鹤山区实践山区农业新模式

鹤山区为打赢山区脱贫攻坚实现“北斗七星”村落群的提质增效,积极推动种养模式的供给侧创新,成立缇香谷园区,负责对沟谷地带、丘陵地块进行科学规划,确定种植品种并为其分配专业技术人才,对接叶面肥、性诱剂、杀虫灯等无公害种植技术,并由园区统一流转土地,形成整包倒租的发展模式。

循环农业发展林下经济,鹤山区实践山区农业新模式

循环农业发展林下经济,鹤山区实践山区农业新模式

2013年以来,鹤山区以生态修复为产业发展方向,缇香谷园区结合自身优势确立“生态、有机、循环、高效”的技术路线,林下散养畜禽加快生草覆盖的还田速率,同时减少土传病害,在双零增长方案的要求下实现化肥与农药的零使用,园区于2018年通过无公害产品与产地认证。林果产品的定价大大提高,在同样面积的下使土地多项增收、多样增收,保证了产业扶贫的有效进行。

循环农业发展林下经济,鹤山区实践山区农业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