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越来越“喜新厌旧”,我该拿你怎么办?

当消费者越来越“喜新厌旧”,我该拿你怎么办?

“ 那时候什么都慢的,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也只够追几次热点。 ”

当你知道隔壁村的麻婆豆腐很受人追捧时,其实它已经开业十年了。靠着豆腐的口感和麻辣鲜香的口碑一传二,二传四,逐渐为人所知

现如今,当你知道楼下的中国茶很受人追捧时,其实它还没正式开业。开业排队享用些时日后,隔壁的现磨咖啡又排起了长龙。

我们提供的产品正在呈现: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化

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 引入期:产品刚进入市场,只有少数
    追求新奇的顾客可能购买;
  • 成长期:顾客对产品已经熟悉,大量的新顾客开始购买,市场逐步扩大;
  • 成熟期:销量攀升,市场趋向饱和,增长缓慢直至开始下降
  • 衰退期:新产品或新的代用品出现,顾客转向其他产品,产品销量迅速下降
当消费者越来越“喜新厌旧”,我该拿你怎么办?

在产品刚被投入市场后,消费者慢慢聚拢,销售速度缓慢地增长。产品的人气与销量攀至顶峰,并且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产品销量开始逐渐下降,直至被市场淘汰。

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产品生命周期的1.0时代。那时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之间地过渡比较缓慢整个时间周期较长

所以在市场上通过模仿战略,也能分到一杯羹。举个栗子:东城的你推出了一个老坛酸菜拉面,销量极佳,西城的坤师傅马上模仿推出一样的产品,同样能取得不错的销量。

当整个社会物质变得富裕,消费者可选择产品就更丰富。它们来自不同商家,不同品牌,甚至不同品类,它们可能同时解决着消费者同一需求。此时,消费者就会“喜新厌旧”,去消费更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

当消费者越来越“喜新厌旧”,我该拿你怎么办?

此时,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产品生命周期的2.0时代。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之间地过渡变得快速,整个时间周期也在缩减。也就是起来的快,下去的也不慢。举个栗子:打太极的煎饼果子。

市场竞争变得激烈,此时的模仿不再那么容易。需要敏锐的嗅觉,同时在嗅到新品后需要调度足够资源快速复制推向市场。如果创新者跑的足够快,模仿者可能也只能望尘莫及了。

这是为什么呢?

随着互联网普及,让信息传播的效率越来越高

以前,你不去东城,或者村口那大爷不主动告诉你,你是不会知道有家老坛酸菜拉面卖的很好。而现在只需要轻松打开手机,秒秒钟get到,然后你也跟着去东城排队了。

西城的坤师傅这时一想,既然你们这么喜欢吃面,那我给你们换个花样儿,推出生椒牛肉豌豆拉面。你打开手机一看,哇塞,这玩意儿没吃过呀,新鲜,还有人排队等着吃呢,改天一定要去尝尝。

当消费者越来越“喜新厌旧”,我该拿你怎么办?

就这样商家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也不断地被琳琅满目新产品吸引着。而这之间的催化剂:

  1. 消费者信息获取能力越来越高
  2. 消费者可选择性变多,想获得的附加值变多
  3. 消费者需求与市场变化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时代的演进导致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地缩短,市场上热销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相应加快了。此时若再使用模仿战略可能就会导致“高位买入”,结果面临滞销,甚至血本无归。

如何破?唯快不破

一句话概括就是:随变化而改变,不断推出顾客趋之若鹜的产品。

人家都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你要明确你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哪个是核心价值,哪些是期望价值,哪些是兴奋价值

举个栗子:同样的餐饮店,满足吃饱、吃好、好吃、猎奇、请客,就是不同的价值类型。

围绕你的核心定位,对产品进行创新和迭代,在满足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满足顾客更多的附加价值。

创新不一定要求所有元素都是全新的,也不是所有创新产品都是利润产品。有些创新的价值可能就是吸引人们,也就是流量产品。让顾客产生“下一次有什么新惊喜”的期待感。有些创新或许只需要改变,或重新组合产品元素的某些点来达到焕然一新的感觉,江湖人称“微创新”。

举个栗子:鲜花店可以在橱窗前放置富有设计感的作品,吸引来往客流,鲜花和美味的Cakes结合一下有欲望带走吗?也可以定期推出新颖且目标顾客接受的新品来扩展产品线。

当消费者越来越“喜新厌旧”,我该拿你怎么办?

不断通过你对顾客的了解提出新产品假设,然后将这个产品从想法变为现实,并验证其效果。我们必须持续给予顾客附加值,以满足顾客不断改变的需求

总结总结,敏而好学

互联网普及后导致消费者信息传播能力越来越强

物质富裕时代,消费者在基础需求满足后希望获得更多附加值

商家围绕核心定位,持续创造满足消费者附加值需求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