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县的来历:一穷小子修一违建建筑,四次挡住曹操大军

公元212年,曹操率大军讨伐东吴,大军集合之后,从曹操家乡谯县顺涡河南下,直入巢湖,再进濡须河,经过濡须口,就可以进入长江了可关键的所在就是这个濡须口,此地夹在七宝山和濡须山之间,完全就是一个瓶口的模样,江水在此狭窄处,又赶上巨大的落差,如果没有纤夫用力,单靠船桨,根本不可能上去。可岸上地势同样险峻异常,纤夫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只有一块被形象的取名为揹纤石的巨石,勉强可以立足。可如此关键地形,孙权早早的就修好了防御工事——濡须口单坞。

安徽无为县的来历:一穷小子修一违建建筑,四次挡住曹操大军

当曹操攻破孙权江西营后,孙权亲率七万大军,来到濡须口与曹操对峙,眼见孙权的军队伍严整,进退自如,曹操于是生出退兵之心,此时孙权也是嚣张至极,明白的对曹操送上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信纸的背面写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安徽无为县的来历:一穷小子修一违建建筑,四次挡住曹操大军

曹操明白,孙权说的都是实话,再不退兵,春夏一到,自己的北方兵恐怕会被孙权收拾。可此战虽胜,孙权手下一个穷人子弟,愣是认为这次占据了天时的便宜,所以他再次在七宝山和濡须山之间,修建了一座月牙形的濡须坞。

安徽无为县的来历:一穷小子修一违建建筑,四次挡住曹操大军

如此一来,所有巢湖来船全部将直面这座坞墙工事,而躲在墙后射箭的东吴兵,则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就是这样一座江面正中间的违建建筑,到这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后人干脆将安徽这个地方改名无为县,而这个主持修建工事的穷小子,就是贫寒出身,自幼进入东吴童子军,在军营长大的军事天才吕蒙的杰作,就是在此次工事修建过程中表现出的务实精神和战略眼光,从此吕蒙解体周瑜和鲁肃正式踏入东吴军事指挥的高层,并在后来大败关羽,刘备,成就了东吴战功最为显赫的军事将领。

安徽无为县的来历:一穷小子修一违建建筑,四次挡住曹操大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