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寶:網紅要逃離"只能火一陣"魔咒,必須做到這三點

網紅生命週期短,並非都是內容不夠優質,根本上還是在於粉絲已經審美疲勞。而要消除這種疲勞,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種成癮機制。

網紅多短命,為何粉絲“喜新厭舊”?

大部分網紅的生命週期都比較短。就像曾經的韓寒、留幾手等,這些紅人都曾經引得無數人追捧,但是粉絲也會有審美疲勞的時候,從而去追逐其他的網紅。

比如現在的火的一塌糊塗的papi醬,可以算是中國第一網紅了,但粉絲也總有一天會對她現在的吐槽方式感到厭倦。

這時就需要提到“網紅應該怎樣延長生命週期”這個話題了,而提起這個話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

提高內容製作水平,持續創造出更多的優質內容。

這個答案不能說是錯誤的,但至少是不全面的。因為想到這個答案的人往往都犯了一個成名網紅經常會犯的錯誤,就是:

“忘記了自己最初走紅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草根出身的網紅,之所以能受到廣泛的關注,原因通常和製作水平沒有什麼關係,很多草根網紅最初的作品甚至可以用粗製濫造來形容,沒有專業的設備、沒有專業的剪輯、缺少團隊的支持,單從製作水平上完全無法和正規團隊打造的作品相比。

但是這些因素並沒有成為走紅的絆腳石,他們之所以走紅更多都是因為創新以及擁有獨特的視角,讓用戶產生新鮮刺激感。

隨著接下來類似的作品的越來越多,用戶自然就會產生審美疲勞,從降低了對網紅的關注度。而這點是提高製作水平無法彌補的。

你當初成功原因和製作水平沒有什麼關係,那麼當你的粉絲因為審美疲勞降低對你關注度時,想要重新獲得粉絲的關注度,靠提高製作水平當然是不行的,就好比一個人天天吃蘋果已經吃厭煩了,這時就算把蘋果放在金托盤上拿給他,他也不會喜歡吃。

之所以會有”審美疲勞“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每個人都會外界刺激慢慢適應,從最初的充滿興趣到後來慢慢變得沒有感覺,這點無論是對於美食、歌曲還是其他事物都是一樣的。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想出的解決辦法就是不斷的製造新的優質內容,想盡辦法去寫出新的緞子或者做出更有趣的視頻。但是這些做法其實網紅生命週期的延長並沒有太大作用。

當粉絲對一個網紅產生審美疲勞時,就會說:最近的作品沒有什麼意思,質量也沒有原來好了。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讓我們對曾經瘋狂追求的東西產生審美疲勞呢?這時我們就需要了解一個概念:刺激疲勞。

大眾對於外部所產生的刺激(這個刺激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感官刺激,也可以是物質刺激),隨著刺激次數的增加,最終就是逐漸適應刺激,也就是對刺激沒有了感覺。

這個概念會讓人感覺沮喪,因為這意味著:

我們從所有外部的刺激中所獲得的幸福感都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不論外部刺激是什麼。

比如有人曾經對彩票大獎得主進行幸福感研究,研究的結果表明,大多數人中獎後的幸福感只能維持6個月左右,6個月之後大獎得主的幸福感就會恢復到中獎以前。

同樣,學生被名校錄取,幸福感立刻就會大漲,但是也只持續幾個月,當入學之後,慢慢的適應了學校的生活,幸福感就恢復了原來的水平。

男女朋友第一次約會時都會非常興奮,同時充滿了幸福感。但是隨著交往的時間的增加,兩人之前就很難再找回當初的興奮感了。

當然,這個概念也會有讓人感覺高興的地方。因為根據這個概念,你因外部刺激而產生的負面情緒也只會持續一段時間,無論你是丟失了錢包還是被炒了魷魚。

比如你從家到公司的距離非常遠,每天要花費幾個小時在路上。剛開始你肯定會感覺十分痛苦,但是當你堅持了一年之後,就不再會有強烈不爽的感覺了,因為你已經適應了每天幾小時花費在上下班路上的生活,你不會為此再產生負面情緒了,這就是刺激疲勞。

總結來說,所有無論什麼的外部刺激,好的、壞的、讓人興奮或者讓人沮喪的等等,最終這些刺激都會被慢慢適應。因此那些剛開始會讓我們感到好奇、有趣的事物,隨著刺激次數的增加,最後都會感到厭煩。

網紅生命週期較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那些讓大眾感覺新奇和獨特的網紅作品,一開始會受到大眾追捧,但是時間長了,大眾就適應了這種模式的作品,之後感覺到的就是無聊、沒有心意。然後開始尋找能夠給自己帶來新體驗的其他網紅。

現在我們找到了粉絲對網紅審美疲勞的原因,那麼作為網紅應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既然粉絲對網紅失去興趣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刺激疲勞,那解決方法自然要從刺激疲勞上入手。

消除粉絲審美疲勞,網紅必須製造新刺激

刺激疲勞針對的是同一種刺激,那麼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不斷給粉絲帶來新的刺激,讓粉絲產生新的體驗。

這種方法很多網紅都會使用,比如邏輯思維在每天保持更新自己節目的同時,經常會搞出點新花樣,讓粉絲們保持對自己的新鮮感覺。比如買月餅、1200萬投資papi醬等。這些新花樣就會對粉絲們不斷產生新的刺激。

即使不開展新活動,沒有新花樣出現,同樣的內容更換不同的包裝形式,這對於粉絲們來說一樣是新的刺激。

比如一些段子手網紅已經有點讓粉絲感覺審美疲勞,這時將原來的熱門的段子做成視頻,就馬上可以吸引到粉絲們的關注,過段時間再將緞子改編成動漫,又刺激一次粉絲,等這股風潮過去後,還可以改成真人版電影,繼續去刺激粉絲。如此依賴就能夠讓粉絲不斷產生新的體驗。

實際上,“刺激疲勞”是很早就存在的概念,在企業營銷的層面,它被稱作“品牌老化”,曾經非常流行的品牌概念,隨著時間流逝,消費者逐漸適應了品牌的宣傳,開始對它越來越無感。

所以,要防止品牌老化,就要在保留它的核心價值的基礎上,賦予它新的生命。那些世界級老品牌,無一不再不停地更換包裝,升級概念,使人們感到新鮮的刺激。網紅也是如此,要保持不老化,就要一直保持新鮮的刺激。

感官刺激易消逝,唯有價值永留存

為了防止用戶對網紅審美疲勞,所以網紅需要不斷的對用戶產生新的刺激。但是無論有多少新花樣,用戶終有一天會厭倦,因為花樣換來換去,但是人是不可能更換的。

並且在為了對用戶產生新刺激而不斷換花樣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有可能因為一次的失策而將過去建立的良好形象毀於一旦。

那應該如何去做呢?

其實這個問題在市場上早已得到了解決。我們可以想一下,經過多次刺激之後用戶會對網紅產生審美疲勞,但是為什麼用戶不會對公司的傳真機產生疲勞呢?網紅能不能像傳真機一樣,不被用戶感到審美疲勞呢?

因為傳真機它能夠幫助你完成一件事情(收發傳真),所以你需要傳真機的存在,它本身具有使用價值,而不是對用戶產生感官上的刺激。同樣,網紅如果想像傳真機等類似的工具一樣,就需要具備可利用的價值,即:網紅的存在能夠幫助用戶去完成一件需要被完成的事,而不是僅提供感官體驗。

比如王自如創辦的Zealer,該網站為用戶提供電子產品評測資訊,這些資訊就可以滿足用戶希望得到滿足的需求。

當用戶看某新款電子產品發佈會時,發佈會上廠家自然將產品說的完美無瑕,但是用戶希望得到從專業角度來客觀評價該產品的信息

用戶的這種需求,不是因為王自如才產生的,即使沒有他,需求同樣存在。王自如就幫助用戶解決了這一需求,他對於用戶就是用可利用價值的。

那作為一個網紅,如何做才能算是有“可利用價值”?

最基本的標準是:用戶是否會因為一件日常他所需要做的事情而聯想到你?你對他來說是否有用?

比如說,怕上火喝加多寶,加多寶就擁有了一個可利用的價值。這就是它的可利用屬性。如果你也有了這樣的可利用屬性,那麼你具備了價值。

讓自己變得“可利用”——建立粉絲成癮機制

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針對成癮機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有兩組鴿子,第一組鴿子按紅色按鈕,100%掉落食物,那麼鴿子吃飽了,按一會就不再按了。

第二組鴿子按按鈕時,只有一定概率才能獲得食物,也許需要按60次鴿子才能獲取食物。在這種非100%獎勵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鴿子都會選擇瘋狂地踩按鈕,幾率再小,它們也不會因此氣餒。

這些鴿子幾乎以1分鐘踩200次的頻率,接連不斷地踩15小時以上。是不是很像人類打遊戲時的場景?

如果說讓自己變得可利用,是用戶從你這裡得到東西(價值),那麼建立粉絲成癮機制,就是讓粉絲自己付出,則不容易產生“刺激疲勞”。

用戶在不斷努力地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反饋,他就會覺得這是給自己努力的酬勞,會更有成就感,更不容易產生刺激疲勞。

所以身為一個網紅,如果能提供給用戶的僅僅是你的付出,這些外部的刺激,對用戶來說很容易就厭倦的。但是讓用戶自己付出,他們就更有歸屬感。

比如說組織線下會議,組織粉絲群讀書會,評選優質粉絲,讓用戶幫網紅做一些簡單的事情類似於提供選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