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塊錢就可以看本書 共享書店來成都了!

6月26日,成都市紅星路二段與布后街交界的路口,兩個約兩米高、一米寬的白色櫃子很顯眼,裡面擺滿了暢銷書、兒童書、漫畫書等。不時有人駐足觀察這個新鮮玩意兒。

幾塊錢就可以看本書 共享書店來成都了!

▲位於紅星路二段和布后街交界路口的“小新書屋”。

從去年開始,這種書櫃悄然走上成都街頭,它有一個閃亮的名字——共享書店。

國內的共享書店,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江蘇無錫興起的“鳥巢圖書館”,但這個當初試圖通過以書換書公益行動喚起公眾閱讀理念的圖書館,卻在一年後遭遇了“空巢”的尷尬。互聯網技術和資本支撐下的圖書共享,會不會走共享單車一樣的“老路”?

A

運營者說

市場有點大,僅成都就需要上千個店

目前成都街頭的共享書店,有小新書屋與文軒雲圖兩家。

小新書屋是成都首個共享閱讀品牌,主要分佈在地鐵站、住宅區、購物中心等人流量較大的區域。目前註冊用戶超過4萬人,擁有共享書籍1萬多冊,年借閱量近20萬次。小新書屋由民營創業公司成都草堂書香科技公司提供研發和服務支持。品牌官譚美華表示,自2017年4月問世,小新書屋已在成都佈局近150個網點,眉山20多個網點正投入安裝。

依託後臺借閱系統,小新書屋對不同區域的網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推薦。“地鐵站旁文學作品借閱量高,社區附近少兒書籍更受歡迎。”譚美華透露,後期還會根據各網點共享書籍流通情況動態調控,借閱效果不理想的網點,將調劑到人流量較大的區域。

四川文軒雲圖文創科技有限公司,背靠國企新華文軒。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在繳納99元押金後,最多可免費借閱20天。因為免費,成都九方購物中心廣場的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投運8個月,總借閱量超過2000次,流通率達300%,二次借閱率較高。

相比小新書屋,文軒雲圖在推進社會化市場項目上更為謹慎。文軒雲圖總經理袁沙介紹,一年多來,通過市場化運營,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在四川有100餘個機構建成運行,而作為試點項目的免費共享網點僅10個。文軒雲圖依託新華文軒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在80萬個在讀品種中優化選取上架書籍,24小時內送達至所有共享書店的網點。

四川是全國第二個發佈全民閱讀“十三五”規劃的省份,並要求各級政府將全民閱讀工作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具體指標包括,到2020年,國民年人均圖書閱讀量8冊、年人均電子書閱讀量6冊……並致力於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便捷閱讀文化圈、農村“10裡”閱讀文化圈。

譚美華據此認為,成都至少需要1000個以上的共享書店。

小新書屋已在杭州、北京等地相繼鋪點。雲軒文圖的共享書店也已落戶北京石景山區,50個網點順利鋪開,後續將做到該區150個社區全覆蓋,可成都—北京跨省通借通還。

B

用戶觀點

家門口借還書很方便,費用未必划算

川大國民經濟學教授鄧翔認為,共享單車是解決人們出行最後一公里需求,共享書店則在培養全民閱讀興趣。“前者是老百姓的‘剛需’,後者則是有品位的事業,要成功,離不開政府‘剛推’”。

市民陳川下載了小新書屋APP,註冊繳納99元押金後,給女兒借了兩本繪本書。“借書很方便,可想起來還的時候已過期一週。”按照每本每天1元的收費標準,陳川需付14元,“划不來,都可以買本書了。”

6月24日,九方購物中心廣場,一位媽媽帶著孩子打開文軒雲圖的共享書店借閱書籍。用手機下載APP,身份證註冊後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選擇書櫃編號,開門選書,一分鐘內就可完成借書。

張先生是共享書店常客,他表示,家門口有了24小時共享書店,就不用跑5公里外的圖書館,可隨時借還書。

部分讀者則認為,共享書店虛大於實。有借閱者表示,共享書店裡的多是暢銷書,“從共享書店借書的人主要是圖個新奇,真正愛書的不會看這裡的書。”

C

能盈利嗎

靠押金租金入不敷出,但流量可以變現

通過政府購買閱讀服務的渠道,目前已找到“歸屬”的小新書屋不超過20個,這部分收入比起近1000萬元前期投入幾乎是杯水車薪。小新書屋背後的創業公司融資談判進展緩慢,投資機構繼續在觀望。

袁沙認為,共享書店具有公共文化服務的屬性,僅靠押金和出租書籍的租金養活不了自己。

文軒雲圖促進企事業單位通過共享書屋的整套設備和圖書,代替企事業單位原有的職工書屋。現已有30多家學校、80家企事業單位與文軒雲圖簽訂協議。

助推圖書館智能化升級,館店融合發展也是文軒雲圖的發展方向。目前文軒雲圖正與省圖書館探討合作模式。

“10個書店靠租書,100個書店賣廣告,1000個書店用戶可變現。”鄧翔認為,不同量級的共享書店商業價值和盈利模式不同,達到1000個以上,通過採集用戶大數據信息,可實現數據資產化、資本化。

“你借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袁沙說,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積累,後臺數據能準確分析出用戶的家庭、受教育情況等信息,這可以用來精準推送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