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综合类

长春大学——综合类

长春大学是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创办的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后历经多次易名,1983年更名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2000年8月,原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31人,其中正高级108人,副高级277人,研究生导师16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学者2人、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5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9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普通高等学校审核评估专家3人、吉林省优秀教师3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吉林省主讲教授1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全国优秀团干部1人、吉林省师德标兵1人、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

学校在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37项。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卓越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优秀课程47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5项;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个。2016年,学校被评为吉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居吉林省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建有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网络文化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高等学校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实验室、吉林省高等学校材料设计与量子模拟实验室、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基地、长春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发改委大豆加工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中俄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吉林省校园安全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网络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软环境研究基地、公民精神教育研究中心(立项培育)、吉林省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吉林省生物医学工程研发中心、机械零件传动性能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长春大学机电工程研究所等21个校级科研平台。

“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3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4473余篇,其中被SCI、EI、CPCI、C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883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87部。获省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39项。

学校重视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目前,共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188个,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连续五届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等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牌97块,其中金牌35块,视障学生周国华在伦敦残奥会田径女子100米T12级决赛中获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0个,学校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优秀组织奖。“团风创新创业团队”被团中央评为2015年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先后20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长春大学将遵循“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校训,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和要求,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区域性重点应用型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