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九峪肥田之美称

富平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衔接地带,为八百里秦川北端,北部紧靠乔山余脉,峰峦竞秀,盘亘绵延。有山必有峪,县域北部低山丘陵地带就分布着大小13条沟壑峪道,其中较大的有杨家峪、赵老峪、大水峪、九龙峪、达坡峪、黑水峪、盆倾峪、蟠桃峪、小水峪9条,均可拦洪淤田。富平县从秦代起,就素有“九峪肥田”之美称。在诸沟峪中,著名的有:

富平:九峪肥田之美称

赵老峪 位于薛镇的频山与玉镜山之间,距县城东北33公里。据清光绪《富平县志》记载:赵老峪,以“山巅有赵姓者僧,天顺时修炼其上”,故名。该峪属季节性河流谷道,源于铜川市金华山,大致为北南走向。长24.2公里,均宽100米,流域面积159.7平方公里。年逢夏秋雨季,常发洪水,流量多为120~190立方米/秒。峪外有9.5公里的长河段,修引洪渠道60余条,总计引洪量约为187立方米/秒。峪道蜿蜒曲折,两侧山石层棱;中部有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创建的石拱老虎桥1座,横跨绝崖,造型雄伟。

大水峪 位于老庙镇万斛山与石叠山之间,距县城东北39公里。每逢雨季山洪暴发,峪道水大流急,因名大水峪。峪道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2公里,平均宽0.5公里,流域面积63.9平方公里。谷道两侧多已垦植。雨季山洪流泻,旱季干涸。

富平:九峪肥田之美称

九龙峪 位于薛镇,距县城东北30.3公里。山洪自九条山涧泻下,宛如九龙环抱,故名九龙峪。峪道为北南走向, 长约1.5公里,平均宽270米,流域面积0.86平方公里。峪道高差悬殊,两侧山石裸露,为石 灰岩层,是烧制石灰的上等原料。

杨家峪 位于老庙镇,距县城东北41.6公里。以杨姓居此峪较早而得名。峪道呈北南走向,长5公里,平均宽0.3公里,流域面积6.73平方公里。峪道系石山狭谷,灌木丛生,垦植面积较小。峪两侧汇水沟道有万草沟、捶布石沟、孟良沟等。

富平:九峪肥田之美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