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入門(四六)——詞3詞調專名1

四、詞調專名

(一)詞有令、引、近、慢等名稱。現在分別解釋如下。

1.令

令是詞牌的通稱。一般是較為短小的詞稱小令,有的詞牌也因此加上了令如三字令、四字令、十六字令、如夢令、惜雙雙令等都是比較短小的詞。但是也有較長的詞也稱令。如六么令96字,百字令(即念奴嬌)100字。

還有許多詞牌是有一個帶著“令”字的別名的:

醉太平(四字令)、春光好(愁倚闌令)、清商怨(關河令)、蘇幕遮(鬢雲松令)等等

.

2.引

1.清代詞人杜文瀾在其《詞律校勘記》中千秋歲引後加按語說“凡題有引字者乃‘引申’之義,字數必多於前。”這是說千秋歲引是由千秋歲增字而成的。但是,我們會發現以下詞牌也有引字:

翠華引、法駕導引、江城梅花引(明月引)、華清引、琴調相思引、太常引、青門引、東坡引、梅花引、婆羅門引、陽關引、望雲涯引、羅玉人引、迷仙人引、蕙蘭芳引、清波引、華胥引、遙天奉翠華引、雲仙引、迷神引、石州引。

這些都沒有和他們相配的詞來比較。比如慧蘭芳引就沒有詞牌蕙蘭芳,個例不能說明普遍規律,因此,杜文瀾的觀點不一定對。而且,翠華引就是三臺令,不由人認為“引”就是令的別稱。吳丈蜀認為詞中的“引”來源唐宋大型樂曲的前一部分,就是所謂的引子,其實,經過演變,引其實就是和令一樣是詞牌的名稱而已。最短的引是翠華引和柘枝引(都是24字)最長的是迷神引(99字)

.

3.近

和“引”一樣,也是詞牌的名稱。民國時期文史大家,詞論家王易認為“凡近詞皆句短韻密而音長”。

除了好事近(45字)之外,其餘的“近”都是中調:荔枝香近(73字)、撲蝴蝶近(75字)、祝英臺近(77字)、早梅芳近(80字)等等。

.

4.慢

是慢曲子(唐代稱詞為曲)的簡稱,是詞中的長調慢的最明顯特徵就是字數增多。例如:

浪淘沙(54字)——浪淘沙慢(133字)

江城子(70字)——江城子慢(109字)

上林春(40字)——上林春慢(102字)

浣溪沙(54字)——浣溪沙慢(93字)

醜奴兒(54字)——醜奴兒慢(90字)

卜算子(54字)——卜算子慢(89字)

錦堂春(48字)——錦堂春慢(99/101字)

西江月(50字)——西江月慢(103字)

木蘭花(52字)——木蘭花慢(101字)

浪淘沙(54字)——浪淘沙慢(133字)

慢詞只是借用原詞名字,實際上和原詞的形式毫無關係。

例如: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淨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髮唱黃雞。

.

浣溪沙慢(周邦彥)

水竹舊院落,櫻筍新蔬果。

嫩英翠幄,紅杏交榴火。

心事暗卜,葉底尋雙朵,

深夜歸青瑣。

燈盡酒醒時,曉窗明、釵橫鬢嚲。

怎生那。

被間阻時多。(以平押仄)

奈愁腸數疊,幽恨萬端,好夢還驚破。

可怪近來,傳語也無個。

莫是瞋人呵。

真個若瞋人,卻因何、逢人問我。

由上兩個例子可知,這兩者之間沒有絲毫演化的痕跡。慢就是快慢的慢,因為詞長,演唱完需要更多的時間。明末清初文學家毛先舒認為“案詞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嫋娜,不欲輒盡。”(《填詞名解》),當代學者吳丈蜀也認為“慢是慢曲子的簡稱,與另一種急曲子相對而言,演奏時速度較緩。”(《詞學概說》)這種認識恐怕是不對的。若以每個字所佔的時間論,慢詞裡的字反而應該很快唱過去,因為慢詞往往韻疏,韻疏必用短拍子。所以,慢詞並非演唱節奏緩慢,它只是表明詞很長,屬長調居多。

格律詩入門(四六)——詞3詞調專名1

頂級國寶,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五牛圖》(唐:韓滉)(屬花鳥畫,花鳥畫描繪的對象包括各種送動植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