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椅子,在人類追求文明的進程中慢慢產生,它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材質、造型的單一到多元。

圈椅是中國椅具中最為經典的著作,圈椅之最,堪稱標準器。它造型為上圓下方,外圓內方,暗和中國文化。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

中國嘉德《清雋明朗》專場推出了四件成堂的黃花梨嵌大理石圈椅,同時著錄於王世襄的《明式傢俱萃珍》和中國古典傢俱學會所著的《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圖錄》,王世襄先生在書中評價:圈椅製作簡潔,扶手不出頭,與前足上端用挖菸袋鍋榫卯結合,較少見。四件成堂,保存完好, 十分難得。

圈 椅 的 演 變 之 路

當人們經歷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過渡階段時,唐代出現了有靠背的椅子。這種椅子的形象在唐代著名畫家周昉的《揮扇仕女圖》和五代著名畫家周文矩的《宮中圖》裡出現。《揮扇仕女圖》中的椅具看起來寬大厚重,凳腿處以細緻的雕刻和彩繪進行裝飾,富麗華貴,《宮中圖》中的則簡潔清雅,這兩位描繪的都是宮廷婦女的生活場景,可見這種慵懶閒憩的坐姿已經在上層流行。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唐周昉《揮扇仕女圖》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五代周文矩《宮中圖》

關於圈椅的起源,有種說法認為源頭是上古時期的弧形三足憑几,用於席地而坐,或者置於後來出現的臺座(或稱“榻”)上使用。這種席地而坐時期的弧形憑几,三足落地,供人倚靠,這與圈椅的上半部構造異曲同工,形式和意匠充滿了漢文化的色彩。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三國 三足漆憑几 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墓出土

另一說法是圈椅由交椅演變而來,圓後背交椅的椅膀後背與扶手一順而下,就座時,肘部、臂膀一併得到支撐,後來逐漸發展為專門在室內使用的圈椅。圈椅延續了交椅的上身,為了增加其穩定性,將交椅的交叉腿改變四足直腿。

可摺疊的交椅的稱呼始見於宋代文獻,源於東漢時從外域傳來的交杌。《夢梁錄》在“家生動事”條中列有“卓桌、凳、涼床、交椅、兀子、繩床、竹椅、裙廚、衣架、基盤、面桶、腳桶、浴桶、大小提桶”等物品。可見交椅這種在宋朝廣泛使用的摺疊傢俱是給一個沒有靠背的交杌安上了一個椅圈。

值得注意的是,製作曲線造型的木構件的技術,在椅圈出現之前已經存在。但直到宋代起居方式徹底改變之後,高足坐具成批出現,才能形成穩定的需求和市場規模。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北齊《校書圖》中的交杌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宋人《會昌九老圖》

椅圈一般由三接或五接構成,連接採用楔釘榫連接。楔釘榫是連接古典傢俱中弧形材料常用的榫卯結構,常用在交椅、圈椅的扶手。它把弧形材料截割用上下兩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邊形的楔釘,能使連接材上下、左右不錯移和緊密的接合連成。

在明代,人們對這種椅式極為推崇,因此當時又美名為“太師椅”。在西方以“鐵馬蹄扶手椅”一詞來形容靠背扶手作U形鐵馬蹄的圈椅。晚明的百科全書《三才圖會》中,有一幀帶“圈椅”標題的插圖,展示了圓背扶手椅,而現今國人則更偏好“圈椅”的稱謂。明代中後期,圈椅在工藝造型上,有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它的扶手兩頭,變化角度很大,有出頭鏤花的,也有不出頭的,直接與鵝脖棍相連,使圈椅與椅身渾然一體。有的扶手盡頭向外翻卷,並在其上雕鐫花紋,增加美感。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三才圖會》中的圈椅

椅面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盤無大區別,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組簡單的紋飾,但都很淺。

發展到明代,圈椅的靠背和扶手連在一起,圓形靠背順勢而下,造型優美,符合使用要求。靠著圓弧形的椅圈,雙手自然搭在扶手上,可讓背部與手同時得到放鬆。因此,椅圈的設計不僅具有美觀的作用,而且具有非常強的使用功能。

椅背做成了與人體脊椎相適的“S”形曲線,能與人體後背貼合,供靠背休息,所以稱為“靠背板”。明式傢俱製作時,已經考慮到人體工程學,並且運用到傢俱的形體設計上。

平直的坐面與彎曲的扶靠形成了沉穩與流動之間的對比感,椅腿的下端出現雙連棖接椅腿,上為直棖下為羅鍋棖,與坐下沿的雙直棖上下呼應,且有變化。這是明式傢俱大量運用曲線造型的特點。

需要細說的是,明式傢俱和明代傢俱不是一回事。明代傢俱是指在明代執著的傢俱,是時間概念;而明式傢俱則是藝術概念,特指從明代中葉到清乾隆前,以硬木製作、設計簡約、製作精良的優質傢俱。

四 件 成 堂 的 臻 稀

明式傢俱簡靜多態,早先一步開始崇尚簡約的西方註定會更早關注明式傢俱,傳奇的亞洲藝術品超級推手安思遠更是其中的關鍵人物。215年春的紐約亞洲藝術周,安思遠舊藏的成堂圈椅聯袂亮相,經過多輪競標,這套椅子最終以超過估價12倍之多的968.5萬美元被中國內地買家購得。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安思遠舊藏圈椅

這四堂椅子當時創下了黃花梨傢俱同類品種的世界拍賣紀錄,除了安思遠的名號加持,也有另外一層重要原因。由於歷史的原因,成雙成對的椅具經常失散。椅子一旦成對,甚至四件、六件的出現,其價位便上翻,但絕對不是簡單的一隻椅子的價格乘以四。

中國古代硬木傢俱的製作,受到加工工具的限制,少有大批量生產的。上至宮廷下至黎民,常常按需製作。成堂打造的傢俱,必是為了滿足富貴之家深宅大院的要求。

已知成堂保存至今的圈椅僅有8套。

安思遠拍出天價的這款椅子共計10把之多,另外的3對,分別亮相於1989年紐約蘇富比春拍、2017年倫敦佳士得秋拍、以及2017年秋香港木趣居展覽。美國堪薩斯州納爾遜博物館的4把仿竹節圈椅,廣為人知。而1998年廣漢堂的4把螭龍紋圈椅,和美國明代傢俱集團公司的4把壽字紋圈椅,則鮮有人知道。還有兩堂圈椅,分別是香港大觀堂舊藏和2004年秋紐約佳士得拍品。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納爾遜博物館仿竹節圈椅

價格反映了需求,需求反映了文化。自古以來,美麗、耐久、稀有、純粹,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物質的崇拜。這四個要素也是人類追求和保存“長物”的基本心理。這其中,對價格影響最大、最直接的,主要是—稀有,比如存世少且資源難以再生的黃花梨或紫檀的成堂傢俱。

清雋明朗,黃花梨嵌大理石圈椅

中國嘉德《清雋明朗》專場推出的這四件成堂的清早期黃花梨嵌大理石圈椅,靠背分三段攢成,中段圓開光鑲不同色澤的大理石,扶手不出頭。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黃花梨嵌大理石圈椅

扶手不出頭的圈椅比出頭的圈椅顯得更為稀有。在實用上,不出頭圈椅可以放在桌案前使用,而出頭扶手椅在這方面有侷限性,起坐移步時,椅子出頭掛扯衣服,磕撞身體。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黃花梨嵌大理石圈椅正面

在設計上,圈椅扶手出頭有一種向外張力和視覺動感,但以極簡主義的觀念,不出頭圈椅更符合現代主義的理念,更功能化,線條更簡練。它注重鵝脖與椅圈扶手接合處多變而微妙的曲線變化,更是可貴的亮點。

明式傢俱各時期不出頭圈椅的的形態分別為:明晚期,不出頭圈椅周身無雕飾,無聯幫棍。大量的明代萬曆年間刻本中可見此種不出頭圈椅圖像,可資佐證。如明萬曆刻本《忠義水滸全傳》版畫插圖中的圈椅顯示,扶手不出頭,無聯幫棍,全身光素。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明萬曆刻本《忠義水滸全傳》版畫插圖中的圈椅

不出頭的扶手與筆直而上的椅足用菸袋鍋榫卯結合, 絲絲入扣榫卯精嚴。雖歷數百年蹉跎,始終不離不棄。接合處折轉明朗清爽,絲毫不含混。這是較為少見的做法。

至清早期,靠背板出現雕飾圖案,造型和雕飾圖案均呈黃花梨傢俱晚期的時代特徵。這四件成堂的黃花梨圈椅靠背板由三段攢成,中段圓開光內鑲嵌精心挑選的圓形大理石,紋理及濃淡皆不同,彷彿四季不同的風光。理石背面則有髹漆,製作考究。山水題材的繪畫,在宋代、明清都頗受青睞,在傢俱上表現出水墨效果,或為一脈相承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賞心悅目;而且紋理美觀的黃花梨木和色彩鮮明的優質大理石,恰能表現出這樣的水墨山水效果,清新而文雅。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椅背鑲嵌的大理石

不僅鵝脖筆直,聯邦棍亦是直線型,這在所有不出頭的黃花梨圈椅中,是個孤例。

香港皮克斯氏(Piccus)收藏品中有一件類似的雞翅木扶手椅,也帶有三般式的扶手,並以相同的弧形彎材接合法與盲榫相接 。

2018嘉德春拍傢俱重器,四件成堂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圈椅

黃花梨嵌大理石圈椅側面

圈椅為軟藤座面,乘坐更加舒適。

這樣的美正如明末畫家文震亨在著作《長物志》裡所說的“隨方制象,各有所宜,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一樣,蘊含著不要強求、追尋本性的審美觀念

圖片整理自網絡

只用於文化傳播,不作商業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