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称「我不认为中国AI能弯道超车」,如何评价盖茨的这番话?

如果说一切都是错的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究竟能不能赶上美国,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从目前来看,下这个结论显然还为时过早。

首先必须承认,人工智能是目前中美两国你追我赶的一个领域。对中国这么一个后起科技大国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大家记得,在以往的科技发展历史上,中国几乎没有在任何一个科技领域里面能够与美国站在相对同样的起跑线上;而只有这一次的人工智能是个例外。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国家实力,其中包括科技实力的发展水平。

同时也必须承认,中国毕竟是一个科技后起大国,与美国相比无论在人才制度应用投入等各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就人工智能领域而言,我们可以从国家战略、资金、人才、行业分布等各个领域着手进行比较,从中看出中美两国的实力水平及其差距。

首先,从国家战略而言,应该说中美两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认识都达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因此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就资金投入而言,两国目前也几乎不相上下。

就人工智能公司的数量而言,目前美国雄居第一,中国名列第二。从人才的数量质量而言,应该说美国还是远远超过中国。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分布较广,而中国则相对而言则是垂直性的分布。而这其实也涉及到两国人工产业的分布问题。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广,而中国则相对而言更呈现出一种垂直领域的分布。

换言之,美国作为一个老牌科技强国,企人才和领誉的分布已经呈现一种多元、广阔的分布格局,而中国则依然是倾国家之力或资本之力,拥有一批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但这些人工智能人才要么大多来自美国,要么依然呈现一种垂直分布的状态,对行业的辐射并不广泛。而这也将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比尔.盖茨的观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对中国也是一种激励。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格局来看,未来争雄的两国无疑是美国和中国。从发展的时间表上看,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将是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而2020-2025年显然将是中美人工智能领域决战的关键阶段。

2020-2025年,中美人工智能决赛,成败在此一举。


邱震海

一、比尔·盖茨说的是事实

作为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说法,有其道理,而且说的也是目前的事实。至少在短期来说,中国的人工智能超越美国,依然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局面。

美国的谷歌、亚马逊,facebook和苹果等科技公司,以及为这些公司提供科技支持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确在人工智能的培育上,有着先天的科技、金融以及行业等方面的优势

二、任何伟大的人物都可能会看走眼

毕竟人无完人,就像曾经预言世界上只需要5台电脑的前IBM董事长马斯.沃森那样,比尔·盖茨,也不可能永远都预言正确。即使这些曾经的伟大商业人物,他们对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也很难分辨出哪些情况是未来才会出现,而当时看来绝对荒谬绝伦的。

为什么微软在互联网以及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渐渐地体力不支?

就是因为,比尔盖茨当年对这些新业务不够看好,同时也并不足够重视。

所以对于比尔盖茨所说的,认为中国不能弯道超车的说法,看未来两国可能的科技水平,其实是很难定论的。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可能是一个,别处的,但却是很核心的问题,那就是人口的质量和数量。

三、中国的优势——人口的质量和数量

当年日本经济崛起的时候,美国人很是担心,但很快日本就开始走了下坡路。表面上有所谓广场协议和日本自身的产业结构缺陷,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面对这些挫折和弊病,日本没有足够的新鲜人口,作为力量的源泉。换言之,日本无法通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口作为活力,来冲破自身产业上或者行业等方面的各种弊病和桎梏。

反过来看看中国,我们至少有与世界市场经济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庞大人口,这种人口初步具备了相应的劳动素质,而摆脱了印度虽然人口庞大,但无法有效介入市场经济的困境。

所以,就人口问题而言,中国目前的庞大人口,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劳动素养,这才是能够于美国人口相抗衡的核心经济竞争力。

为什么人口质量如此重要呢?我们可以反观日本。

日本原计划用大量的智能机器人来代替需要喂养的麻烦更多的国民,到如今,日本的机器人产业也依然世界领先。可为什么日本的经济始终一蹶不振呢?那是因为日本没有足够数量的新鲜人口!新鲜人口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刺激需求,提供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成为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而这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

除此以外,庞大的有素质的人口,还可以做到很多,我们目前可能并未想到,但实际却非常重要的经济贡献。

这就像一片树林,里面其实是一个生态完整的体系。并非是因为有了一颗颗足够数量的树,而是因为这些树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生机。以此类推,人口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商机,和经济活力一样。

四、美国的大杀器——有择优倾向的移民传统

不过中国的人口也存在着问题:老龄化的趋势日趋严重,理论上可能会步日本的后尘。而美国作为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的移民传统的国家,它可以不断的从世界上择优选用最先进素质的人为自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这才是美国基业常青的根本。

无论是在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还是未来的经济大比拼,在基于人口因素的力量博弈中,中国要想占得优势,必须更好的关注国民的生存状态,让百姓更好地生养。同时,中国应该创造希望和足够有吸引力的机会,吸引世界的先进人才为自己所用。我想这才是,中国人口问题获得根本性改善的方向。


镁客网

不得不说,比尔·盖茨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的提升需要三方面的作用,算法、算力和数据。算法,就是以深度学习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各种AI模型;算力,就是计算基础设施的性能和架构;数据比较简单,就是用于模型训练的“粮食”。

我们可以在这三个方面一一做比较。在算法方面,盖茨说了,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学术上比较领先,事实也确实如此。算法需要的顶尖的科学家,在深度学习方面,业界公认的“三架马车”,Yann LeCun、Geoffrey Hinton和Yoshua Bengio三人,其中前两个人在美国公司Facebook和Google工作,Bengio虽然人在加拿大,但是也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圈范畴,还是北美势力。

在算力方面,中国力量成长速度很快。在去年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中,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是冠亚军,在总榜超过了美国。但是个体的优秀不能代表整体的超越。现在,越来越多的AI训练和应用跑在云计算平台上,中国的云计算产业规模目前和美国仍存在差距,更不用说在底层芯片平台,无论是用于训练的GPU,还是用于推理的CPU,或者专用计算芯片,比如Google的TPU,中国芯片产业力量和美国的差距就更大了。

数据方面,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优势点。中国的海量互联网人口,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每一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它们正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石油。但这个优势点也需要我们做好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才行。

所以综合而言,比尔·盖茨的看法大致上是正确的。不过,技术的进步需要合作和协作,中美之间,应该增加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能一味看两地的竞争。


科技行者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听专业人士的意见。涵叔基本上是技术盲一个,只能从关注这事的一名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来说点自己的感想。

这些年关于中美竞争的话题,还是比较多的集中于中美经济总量上,也就是说,对于量的关注远多于对于质的关注。

但事实上,当中国已经将高质量发展明确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那么作为世界头两号经济体的中美之间的竞争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质量上。

如果将AI技术的发展作为衡量各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我倒认为,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时对中国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甚至是有些客气的。毕竟,“第二名”的成绩已经很不差了

具体到AI这个领域,我并没有多少的发言权,但就我从业这十几年和中国政商两届尤其是企业界打交道的经历以及我对两国发展的个人观察来看,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技术进步虽然确实可以用“飞跃式发展”来形容,但到目前为止,也只是能在一些领域形成了有限的局部优势,距离总体领先还远着呢。不仅和美国比是如此,和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比,同样差距很大。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些年人们对于中美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在中国的发展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既然竞争的话,就要什么都能赢过对手,全面争先。但其实,这不仅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除了一些涉及到国家长远战略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外,未来的全球竞争一定是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形成比较良好有序的竞争态势。

就像奥运会上,你非要中国和巴西去在足球上比个高低,非要中国和美国在篮球上争个先后,那不是自取其辱吗。但这不是说,我们的足球和篮球不用发展了,就指着乒乓球打天下就好了,而是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势,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合作中竞争,做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说到底,

很多时候超越自己比超越对手更重要,如何具备变对手的强大为自己走向强大的能力,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命题


涵一

中国能不能在人工智能(AI)方面超越美国,恐怕还不好说。更关键的是,是怎样一个时间尺度来衡量。三五年之内?全面超越很难,但部分领域领先是有可能的。一二十年?全面超越也不是没有可能。

的确,美国有Google、Amazon、Facebook、苹果等科技公司,有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方面有着太多优势。但中国的研究机构、创业公司,以及互联网巨头也都对人工智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

美国CB风险投资公司最近发布的《2018年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股权融资额占到全球总量的48%,比美国同行高出10个百分点。而且,以“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关键词检索,来自中国的专利数量明显高于来自美国的专利数量,其中以“深度学习”相关的中国专利数量甚至是美国的六倍。

中国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觑。而且,特朗普似乎对科技不是那么重视,这也会给中国留出一些机会。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AI预测报告就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 2030 年将达到 15.7 万亿,很多国家都在出台新战略从而获取最大利益,但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已经在消减人工智能研究经费。这份报告还说,“如果中国开始制造领先的AI 应用,西方将会回应。”


老虎科技

比尔盖茨基于自我感知做出的分析与判断,是他个人的意见而已,不代表未来就会按照他的预测发展。我们广大吃瓜观众只要听听而已。大家是否还记得,他在上世纪90年代说过一句话:银行是二十一世纪的恐龙。至今,二十一世纪已过近20年,银行不但没有变成灭绝的恐龙,还越来越强大。所以,他老人家说的,或许又是一次相反的预言。若干年后,中国的AI和芯片,远远超过美国。


社会与情感达人

盖茨讲的有道理,但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中国在人工智能上并非没有机会。


人工智能三要素:算法、算力和大数据。客观地看,中国在算力和大数据上有优势,但是在核心的算法上我们目前主要偏重的是应用,底层原理的研究上落后于美国。从2010年开始的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主要源于深度学习领域的学术研究,而业界公认的“三架马车”,Yann LeCun、Geoffrey Hinton和Yoshua Bengio都是在为美国(或北美地区)服务。


虽然人工智能的原理不是我们发明的,但在基础学科中的突破往往上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例如相对论,最早由爱因斯坦提出但并不仅限于某个国家,而中国恰恰是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有自己独到的优势,主要是因为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1.中国人口众多,“大数据”的基础好。截止到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2. 除了数据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尤其是在高度数字化的互联网行业中。比如:电商、社交、智能制造等等。


即使是AI的底层原理,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基本已经成熟。或者换句话说,深度学习的潜力已经被充分挖掘,人工智能要有下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取决于能不能诞生新的原理和算法,将来可能又是新的一批科学家提出替代深度学习的理论。这点上,中国已经把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也有不小的机会占领前沿技术的高地。



高挺观点

比尔盖茨的说法已经是很客气了。把它把中国在AI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放在第二位,现在似乎,中国处于第二的位置,但实际上,恐怕未必就是这样子。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在中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人工智能方面恐怕也不会例外。要像我这样说,恐怕一大群喷子在路上了。但是,再多的喷子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你说他们要做快递了,我相信他们会去做。他们要做外卖了,我相信他们会去做。他们要去做共享单车了,我相信他们会去做。为什么,简单,直接,有效,烧钱。




大舟财经观

评论不敢当,说一下个人的观点:过去50年中国的样子,大家相信都还能回想起来,贫穷,且落后,在世界上也是被收嘲讽。像这样的观点在过去的50年早就出现了,那么,我们曾经的首富先生也不是第一个提出这样疑问的人,不过我倒是期望越来越多像比尔盖茨先生这样的人的出现。那么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过去的历史,首先说一说美国震慑日本最有力的武器!原子弹,美国是第一个发展出原子弹并且使用的国家,技术封锁,这不必说,可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原子弹不也就那样的研究出来了么?这个有点远了,说一说近代,潜艇,潜艇发动机降噪是世界上各国争相研究的技术,怎么说,先进嘛,而且分贝越低 安全系数越高嘛,可是在众多的嘲讽声中,中国不也是就那样研究出来了么?而且据说很先进,还保密。其他的就不举例了。话说回来。中国需要这样的声音,不然没有这样的言论,会失去动力。中国会停滞不前。历史很好的证明了这点。当然需要有地位的先生!期待祖国在不远的将来引领世界AI的潮流!


1397976255


个人观点原本就是百家之言,我们不能用对或者错去判断比尔盖茨的言论。对于没有成为事实的事情,谁也不敢说一定就会怎样,所以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做出自己的判断,只要这种判断不是基于一种情感宣泄,而是基于事实基础和理性分析,都是有道理和可能正确的。


比尔盖兹说的没有错,基于微软目前在世界的地位,还有AI技术赖以维系的基本土壤——操作系统,目前全球没有能够逾越美国者。包括很多软硬件核心基础技术,我们确实也还远远落后于美国,这个不能不承认。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实在军事领域某些技术硬件上实现了超越,但是AI技术不同于个别军事技术,AI技术需要基础学科的长期综合技术积累,不但是操作系统,还有编程、语言的突破,更离不开芯片、CPU等硬件支持。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三五年要赶上来,确实难度不小。



在这种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比尔盖兹有理由质疑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如果上帝不再偏爱美国,他为什么一定就会偏爱距离美国还很遥远的中国?对于守成者看后来者没有理由不抱持这种心态。


但是还是那句话,对于未知,没有人是可以穿越未来的先知先觉者。在未来,我们不敢说我们一定是各个领域都会世界第一,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持续不断的努力,什么奇迹都可能被创造出来。比尔盖兹也只是推断未来可能,而无法决定历史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