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6月23日凌晨,世界盃小組賽E組第二輪瑞士和塞爾維亞的比賽在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展開。伴隨著出生在巴爾幹半島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後裔沙奇裡打入絕殺進球,瑞士隊在雨中逆轉戰勝了塞爾維亞,將E小組引入一場大混戰。

塞爾維亞vs瑞士,這並非是在2個傳統強隊之間的較量,雙方也不具備很多當世巨星,卻成功的為球迷們奉獻了一場彙集力量、速度、技術和激情的高級享受。

細心的球迷可能會發現,在瑞士隊首發的11名球員中,帶有明顯的巴爾幹半島或者說是南斯拉夫人姓名特徵的球員多達5人,再加上替補登場的德爾米奇、拉加夫諾維奇以及主帥佩特科維奇,可以說這支瑞士隊帶有著濃厚的“南斯拉夫風格”。毫不誇張的說,這場比賽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巴爾幹德比或說是前南地區德比。

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瑞士和塞爾維亞的比賽完全可以被稱為巴爾幹德比

前南球隊表現激起球迷回憶

本屆世界盃開始之後,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2支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加盟國都在賽場上拿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塞爾維亞雖然1勝1負,但這支由少帥克爾斯塔季奇率領的球隊打法硬朗又不失華麗,頗具觀賞性,且隊中彙集了眾多青年才俊;克羅地亞則以莫德里奇、拉基蒂奇、曼朱基奇等成名球星為班底,小組賽中連克尼日利亞和阿根廷兩大勁敵,大有小組第一齣線的希望。再加上擁有眾多前南地區後裔的瑞士隊同樣表現不俗,這激起了一些球迷對於前南斯拉夫足球的回憶。

儘管南斯拉夫這個曾經在洲際賽場上屢有不俗表現的老牌歐洲足球強國因為政治原因不復存在,但它的“足球遺產”卻完美保留下來,併發揚光大,這對於歐洲足球乃至世界足球的發展都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

巴爾幹雄鷹的輝煌

藍、白、紅,說起這三種顏色,人們的第一反映就是“高盧雄雞”法國隊,1998年世界盃上齊達內正是身穿這身球衣兩度攻破巴西隊大門成功奪冠。事實上,南斯拉夫也曾經將這3種顏色作為他們球衣的主色調,而這也是南斯拉夫國旗的顏色。

從二戰時期的南斯拉夫王國,再到之後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不同的是時期,不同的政體,但不變的卻是“巴爾幹雄鷹”在足球場上華麗的腳步,他們作為東歐拉丁派足球的代表性球隊,獲得了“歐洲巴西”的美譽,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時風頭無兩,成為歐洲乃至世界足壇上的一支豪強。直到1992年解體,他們總共參加了8次世界盃和4次歐洲盃,其中在歐洲盃上還曾經2次殺入決賽,無奈最終遺憾輸球。即便如此,這支球隊還是憑藉著極具觀賞新的打法俘獲大批支持者,與西歐的荷蘭一同被認作是“無冕之王”。

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1930年世界盃上的南斯拉夫

前南斯拉夫總共分為6個加盟共和國,分別是塞爾維亞、黑山、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和馬其頓。就像蘇聯一樣,那時候的南斯拉夫對可以將巴爾幹半島各個民族中最優秀的球員匯聚一堂。進入到80年代90年代初,東歐社會發生了極大的震盪,南斯拉夫國內也因為嚴重的民族矛盾和政治因素變得不再穩定,但這個時候南斯拉夫足球卻達到了一個巔峰。國內豪門貝爾格萊德紅星在1991年於歐洲冠軍盃決賽中點球擊敗了正處於“塔皮王朝”時期的法國馬賽,成為了歷史上第一支奪得歐冠獎盃的南斯拉夫和東歐球隊,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支。

這座獎盃在巴爾幹足球歷史上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隊中的普羅辛內斯基(克羅地亞)、潘採夫(馬其頓)和薩維切維奇(黑山)3名球星被稱作“三個火槍手”,名噪一時。有趣的是,他們分別來自3個不同的南斯拉夫加盟國。除了這3人之外,還有尤戈維奇、米哈伊洛維奇、比尼奇(都是塞爾維亞人)等等日後在歐洲主流聯賽中呼風喚雨的角色。可以說那支紅星隊包含了半個多南斯拉夫國家隊,也是南斯拉夫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在足球場上最後的輝煌。

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1998世界盃上的南斯拉夫

1992年,南斯拉夫正式解體,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鬆散聯邦繼承前南的衣缽。1998年,南斯拉夫和克羅地亞2支前南球隊一同參加法國世界盃,後者闖入4強,傳為一段佳話。2003年,南聯盟改名塞爾維亞和黑山,並在3年之後的德國世界盃上完成了他們的謝幕演出。2006年6月21日,隨著塞黑2-3輸給科特迪瓦, “南斯拉夫”的藍、白、紅3色隊服正式從世界足球版圖上消失,只留下一聲嘆息。

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2006年世界盃上的塞黑隊

足球遺產遍佈歐洲

斯拉夫人是歐洲歷史上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並稱“三大蠻族”,這注定了他們天生擁有超強的體魄,身體是他們在足球場上的革命本錢。後來經過民族融合,南斯拉夫人移居巴爾幹半島,吸收南歐足球的精華,形成了彙集力量、技術的足球風格,自成一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隊雖然不復存在,但各個加盟共和國卻延續了這種先進的足球理念,同時為歐洲足壇貢獻了一批又一批的球星。

這場塞爾維亞vs瑞士的比賽,由於場上22名球員中巴爾幹半島球員佔據主導地位,所以比賽踢起來對抗十分激烈,但絕不缺少技術含量。對抗+技術的理念也非常符合當下的足球戰術思路,這也融入到每一個前南斯拉夫足球人的血液中。3月從日本國家隊下課的波黑人哈利霍季奇作為前南著名球員,努力將自己這種重視身體對抗的思路貫徹到球隊之中,雖最終改革效果不佳,但整體初衷和大方向並無問題。

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克羅地亞中場核心莫德里奇是皇馬歐冠三連冠的絕對功臣

我們將視線轉回到到球員身上來。當今歐洲主流聯賽中,有著大批前南地區國家或者是後裔球員效力,尤其以德甲、意甲最為常見。像參加本屆世界盃的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總共46名球員中,就有30人在5大聯賽踢球。這裡面比較著名的就包括馬蒂奇(曼聯)、科拉羅夫(羅馬)、曼朱基奇(尤文)、莫德里奇(皇馬)、拉基蒂奇(巴薩)等成名老將,還有米林科維奇(拉齊奧)、科瓦契奇(皇馬)、皮亞察(沙爾克)等新星。

相比目前以老將和成名球星為班底的“格子軍”克羅地亞,“巴爾幹雄鷹”塞爾維亞憑藉著2015年擊敗巴西奪得世青賽冠軍的那批優秀球員復興了2010年世界盃之後就一路走低的成績,併成功殺入本屆世界盃正賽。其中,當下在意甲和歐洲最為火爆的“準1億先生”米林科維奇和本菲卡邊路快馬日夫科維奇正是那批世青賽冠軍成員的典型代表。

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年青一代人才的井噴幫助前南的主體塞爾維亞實現了復興,重新殺進世界盃決賽圈。

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塞爾維亞球星米林科維奇如今是全歐洲最炙手可熱的新星之一

除了塞、克兩國之外,還不要忘記其餘國家的優秀球員,例如波黑的盧利奇、皮亞尼奇、哲科;黑山的馬魯西奇、約維蒂奇;斯洛文尼亞的漢達諾維奇和奧布拉克;馬其頓的潘德夫,以及因為歷史戰亂原因出生在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後裔們。

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擁有哲科的波黑同樣也是一隻不容小覷的隊伍

足球遺產遍佈全歐:曾經有一個國家 叫做南斯拉夫

黑山球星馬魯西奇

如果南斯拉夫沒有解體,巴爾幹半島上的球星們足以組成一支牌面超級豪華的陣容來參加世界大賽。當然,這如今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願景,但不可否認的是,南斯拉夫對於歐洲足球的發展做出了無法磨滅的貢獻。

正如前南著名導演庫斯圖裡卡,在他那部堪稱南斯拉夫民族史詩鉅製的電影《地下》的開頭,告訴全世界的那樣:

“”曾經有一個國家,叫做南斯拉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