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培養孩子的愛國心

父母培養孩子的愛國心

父母培養孩子的愛國心

父母培養孩子的愛國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學過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上下五千年,愛國主義是一條粗重的紅線貫穿其中,艱苦卓絕奮鬥,創造燦爛文化,抵禦外來侵略,推動社會進步,愛國主義是強大的精神動力。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的過去、今天和未來。人們都會背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人們都會講“精忠報國”的故事,愛國主義精神在大多數國民的心裡紮了根。但我們不能忘記,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是每位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的父母認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學校的任務,這種想法是不妥的。學校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毫無疑問的,如果家庭不積極配合,效果就不理想。因為家庭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自身的優勢。父母與孩子的親緣關係有利於對孩子進行情感薰陶,父母與孩子的共同生活有利於抓住各種教育契機。例如: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小時候受到過父母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在他幼年,有一次隨母親乘船從武漢到九江去,長江上外輪很多,氣勢洶洶。他母親吟了一首內容為列強侵略中國的詩,讓夏明翰根據眼前情景也吟一首詩。他思索片刻,高聲朗誦道:“洋船水上漂,洋旗空中飄,洋人逞淫威,國恥恨難消。”詩雖稚嫩,但感情充沛。家庭教育在他心中播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促使他後來發奮讀書,走上為國為民的人生之路。

現在,許多父母都認為:只要抓好孩子的學習,愛國主義教育什麼時候進行都可以。其實,這種認識非常片面。不妨試想,一個人不熱愛自己的故鄉,不熱愛家鄉的父老鄉親,不熱愛養育自己的土地,不熱愛自己的國家,他的身上是否缺少一種前進的動力。如果他只是為了得好分、受表揚、升大學、掙大錢而學習,能跟我們的時代與社會發展合拍嗎?縱觀歷史,眾多的志士仁人、科學家、藝術家、英雄模範,在他們的靈魂深處都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有遠大的報國志向,如果不是這樣,他們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嗎?

由此可見,愛國主義精神促使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而只顧眼皮底下利益的人是達不到那種境地的。

家庭愛國主義教育該按規律實施,父母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家庭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有層次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有層次的,由近及遠,由具體形象的情感薰陶到思想認識到道德情操,由愛國之心到報國之志。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由愛父母、愛家鄉、愛國旗國徽、學唱國歌等切近的事情做起,重點在情感教育。以後逐漸增加國情知識教育,愛國英模人物的形象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到小學六年級、初中時增加熱愛當代中國,樹立遠大理想的教育。在父母的心裡,既要有愛國主義這條紅線,又要注意孩子的年齡特點。

利用各種傳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中央和各地的電視臺、廣播電臺都有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題節目,父母和孩子一起收看、收聽,互相討論,會有好的教育效果。近些年出了許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書籍,報刊上也有許多愛國主義教育文章。應儘可能利用起來,既增長知識,又提高思想境界,不但促進品德發展,也促進智力發展。

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遊覽祖國大好河山

現在,各地都建立了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國家級的,也有省市級、地區級的。學校組織集體參觀,父母要大力支持。還可以利用休息日,全家人一起去參觀,能夠看得更仔細,感受更深;有條件的家庭,應支持孩子或全家一起外出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蹟,讓美好的山水風物、歷史文化積澱在孩子的心中。

與孩子共同參與愛國主義實踐活動

抗災救災,扶危濟困,希望工程,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祖國統一各種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實踐活動應積極參加。父母要站得高些,看得遠些,不要狹隘、“近視”,精力、經濟的付出,會獲得心靈的收穫。

父母隨時注意自己言行,避免造成不良影響

父母出於某些原因,可能對國家、對社會有不當的看法甚至有些怨氣,發表言論應注意場合、態度,免得在孩子心中留下不良的種子。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願人人都有一顆愛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