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和他的搜狐20年

今天,寫一篇跟IT有關的文章,雖然本人並不是專業的IT人士。

早在2008年,本人還在唸大學。

那一年,中國發生了許多大事,比如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再比如那一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

也是在這一年,我們所熟知的搜狐迎來了成立十週年。

張朝陽和他的搜狐20年

那時候,張朝陽和他的搜狐是那麼的意氣風發。張朝陽在搜狐十週年的大會上,無比感慨和興奮地講到“能夠真真切切地看到,在每一個瞬間,有數千萬個鼠標在滴滴作響,上網的人流,如無聲的巨浪,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上洶湧澎湃,激情盪漾。

注意,那時候張朝陽所理解的互聯網,還停留在“鼠標滴滴作響”階段。

那一年,搜狐取得了北京奧運會獨家網絡媒體報道權,為了藉助奧運的契機宣傳自己,搜狐的“上搜狐,知天下”廣告遍佈許多城市的顯要位置。那時候,許多人認為搜狐代表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標杆,即純粹的利用互聯網傳播信息,那是一種虛擬的經濟體量。

僅此而已,電子商務還沒有人能想象出它能爆發出巨大能量,因為那時候人們還難以想象與電子商務相匹配的快遞物流業會發展至今。

接下來,從2008再到今天,又是搜狐發展的十年。我們看到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發生的滄桑鉅變。

電子商務已經完全進入千家萬戶,手機移動端業務更是迎來的井噴式的爆發增長。幾乎完全顛覆了原有鼠標操作時代的互聯網格局。

互聯網的發展不僅早已突破了鼠標滴滴作響的階段,而且早已開始由虛變實,線上與線下的深度結合。

在這場風雲變幻中,誕生了許多新的互聯網大鱷,包括像小米、滴滴、美團和曾經的樂視這種虛擬和實體相結合的新型互聯網企業。

然而,曾經的互聯網標杆搜狐,卻在這場風雲變幻中掉出了互聯網發展企業的第一梯隊。除了搜狗拼音、遊戲還有一些生機,其他諸多業務還是傳統的盈利模式,因而沒有多少盈利增長點。

搜狐、新浪,如同兩個互聯網老牌貴族,雖然保留著傳統互聯網企業的特點,但是在新的時代,卻明顯顯現出老態,遠不如一些新貴那麼有活力。

前幾天,一張搜狐的CEO張朝陽光著膀子跑步的照片被許多人關注了。這位作風非常高調、喜歡上頭條的老總,或許又在藉助這種方式幫自己和搜狐做推介。

但是,當我們再看到馬雲一年飛行幾百個小時,恆大的老闆每天只休息幾個小時,王健林的日程安排堪比國家首腦的時候,我們必須明白,互聯網企業歸根到底也是企業,如果企業不肯付諸腳踏實地的努力,僅靠宣傳和推介是無法幫助企業獲得新生的。

張朝陽和他的搜狐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