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20年 張朝陽的失敗與偉大

搜狐20歲了。

張朝陽先是召開了一個媒體溝通會,“慶祝搜狐還活著”,並回憶了搜狐跌宕起伏的20年曆史。然後又帶著員工在奧森公園跑步20公里,“意味著重新出發”。

1995年,31歲的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張朝陽決定回到國內,擁抱互聯網在中國的機會。輾轉拿到風險投資後,成立了愛特信公司。1998年,愛特信開始效仿雅虎做門戶網站,取名搜狐。

張朝陽說:“搜狐的歷史也是中國互聯網的半部歷史。”這一點都不吹牛。搜狐和網易、新浪一起開創了中國互聯網的門戶時代,而張朝陽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明星和佈道者,他曾招募過還在硅谷打工的李彥宏(未果)、拒絕過前來求職的馬雲,連馬化騰都是聽了張朝陽的演講激動不已、回去做了QQ的前身OICQ。

門戶之後,搜狐也在搜索、遊戲等時代做了佈局,旗下的搜狗、暢遊都已是美國上市公司;視頻時代,搜狐視頻一度憑藉美劇和自制劇獨樹一幟;微博時代,搜狐微博和新浪微博曾經打過一仗;新媒體時代,搜狐是門戶裡面最早的改革者,最先擁抱了自媒體和算法推薦。

搜狐還被稱作是中國互聯網的“黃埔軍校”。從搜狐離開的古永鏘創立了優酷、龔宇創立了愛奇藝、李善友創立了酷6網、陳一舟創立了人人網、周雲帆創立了空中網、李學凌創立了歡聚時代(YY)……

張朝陽一向以大佬自居,去年烏鎮互聯網大會有記者提到馬雲拍電影,張朝陽回懟:我才是人格IP化的鼻祖,馬雲玩的都是我以前的套路。

他確實有驕傲的資本。

但不能天天只吃老本。

曾經的三大門戶,如今搜狐最慘。

先說公司市值。截至上週五,網易市值411億美元,新浪市值87億美元,搜狐市值13億美元,網易是搜狐的31倍、新浪是搜狐的6倍。而當年張朝陽的小弟們,阿里巴巴市值4950億美元,騰訊市值5505億美元,分別是搜狐的380倍、423倍。

再說賺錢能力。搜狐2017年營收18.6億美元,淨虧損4.7億美元;網易2017年營收83億美元,淨利潤16億美元;新浪2017年營收15.8億美元,淨利潤1.5億美元。阿里巴巴、騰訊就不比了,不在一個量級。單看三大門戶,網易賺大錢,新浪賺小錢,搜狐虧大錢。

虧錢不可怕,亞馬遜、京東還曾年年鉅虧呢,可怕的是別人認為你沒有未來。

過去幾年,張朝陽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出來喊兩嗓子——搜狐被美國資本市場嚴重低估了。確實被低估了,你看搜狐2017年財報,賬上有13.6億美元的現金和等價物,持有的暢遊股份(68.5%)和搜狗股份(33.4%)按市值算都值22億美元,但搜狐自己的市值才13億美元!

怪不得張朝陽要自己拿6億美元搞私有化。

問題是:搜狐為何沒能贏得投資者的信心?

沃倫·巴菲特說:買入一個公司,要預測它未來十年的狀況;彼得·蒂爾說:好公司要追求壟斷,競爭是留給失敗者的。

搜狐的問題在於:它的業務佈局前瞻性不夠,且都處於跟隨者地位。

百度的核心是搜索,未來是AI、無人車、信息流;阿里的核心是電商,未來是新零售、金融、物流、文娛、雲計算;騰訊的核心是社交和遊戲,未來是用基礎設施、流量和資本連接一切;網易的核心是遊戲,未來還有考拉、嚴選這樣的電商業務;新浪,靠微博在活著。這些公司,都做到了一個或幾個領域的第一名,而且新業務也在高速成長。

搜狐現在有四大業務,分別是遊戲(暢遊)、搜索(搜狗)、視頻(搜狐視頻)、信息流(搜狐新聞),我們通過搜狐2017年財報看看這幾大業務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先說遊戲。2017年搜狐網絡遊戲營收4.5億美金,同比增長14%。表面看還不錯,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搜狐在2017年Q2推出了《天龍八部》的手遊版。但這針興奮劑沒打多久,Q4的遊戲收入與Q3相比下降了17%,來年倘若沒有新的支柱產品,搜狐遊戲業務的走勢可想而知。

暢遊當年在遊戲市場上十分風光,但在移動時代徹底迷失。暢遊已經很多年沒有家喻戶曉的產品了,網易有《陰陽師》、《荒野行動》,騰訊有《王者榮耀》、《絕地求生》,暢遊到今天還在吃《天龍八部》的老本,想不掉隊都難。

再說搜索。2017年搜狐搜索業務營收8.01億美元,同比增長34%,支撐起了搜狐近一半的營收,表現相當不錯。搜狗於2017年11月9日正式登陸紐交所,是繼百度之後中國第二家以搜索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文件中,搜狗自稱搜索市場佔有率為17.8%,不過其2017年收入僅為百度的7%。

這就是市場的殘酷之處。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在互聯網行業處處適用。王小川是個人才,但老二搜狗想要追趕老大百度實在太過艱難,何況百度也在移動時代面臨著被各種垂直應用顛覆的挑戰。搜狗試圖用AI俘獲未來,也確實投入了鉅額的研發費用,但AI這場仗,巨頭們誰都輸不起。不管怎樣,搜狗仍然是搜狐最大的希冀,不過不要忘了,搜狗現在的第一大股東是騰訊,未來能不能繼續給搜狐充門面還很難講。

最後說說視頻和信息流。2017年搜狐品牌廣告收入為3.14億美元,同比下降30%。太慘了!原因是視頻和房地產廣告收入大幅下降。網易同期的廣告收入為3.7億美元,新浪同期的門戶廣告收入(不包括微博)經推測也在3億美元以上,不過請注意,這兩家都沒有類似搜狐視頻之類的業務。對比一下視頻領域的巨頭,愛奇藝2016年營收就高達16億美元。搜狐視頻+搜狐新聞的表現實在是太差了。

遙想當年的搜狐視頻,靠引進美劇和原創內容一度十分亮眼。引進的《生活大爆炸》、《紙牌屋》,和自制的《屌絲男士》讓搜狐視頻大放異彩。但引進隨後遭遇監管、自制後繼乏力,搜狐視頻漸漸淡出了舞臺。反觀同行,愛奇藝背後站著百度,優酷土豆背後站著阿里,騰訊視頻也財大氣粗,這三家把視頻行業變成了一個屌絲玩不起的行業,巨大的帶寬成本和版權成本面前,搜狐視頻已經沒有籌碼可以繼續玩。所以,儘管張朝陽喊出了搜狐視頻2019年盈利的口號,但在微不足道的收入面前,盈利的意義大打折扣。

張朝陽喊了很多年門戶改革、再造門戶,率先提出要擁抱自媒體和智能推薦。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搜狐門戶的多次動盪讓這塊業務人才流失十分嚴重、元氣大傷。2012年張朝陽曾拒絕投資張一鳴,如今今日頭條一年賺的錢是搜狐門戶的好幾倍。

總結:遊戲、搜索、視頻、門戶四大業務,沒有一個有絕對優勢,市場可能不低估搜狐嗎?

搜狐掉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搜狐的未來也在一片迷霧之中,張朝陽需要想明白的是:這家企業的哪些方面出了問題?

忽視技術。張朝陽說,因為搜狐不重視技術,所以很有潛力的Chinaren沒有發展好。今天的搜狐,除了王小川帶領的搜狗之外,你能說它的技術很好嗎?

戰略失誤。張朝陽說,搜狐當初放棄了搜索引擎,把流量拱手讓給百度,後來才通過搜狗去奮起直追。張朝陽錯過的機會還有電商和社交,電商根本沒有佈局,社交則自稱被“微博和微信左右扇了兩個耳光”。

執行不力。事實上,很多時候搜狐選定的方向是正確的,比如當年和新浪微博的正面對抗,比如率先意識到危機、進行門戶改革,但等戰略到了執行階段,張朝陽似乎並不是那個能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

人才流失。說好聽了叫黃埔軍校,說難聽了就是留不住人。從搜狐出來那麼多精英,都說“查爾斯是好人”,但為何都不願意和他並肩作戰到底呢?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自由,但搜狐需要反思公司人才和管理體系的問題所在。

文化散漫。大家都說,這兩年“好人張朝陽變狠了”。變狠是好事,沒有剛強有力的文化,哪會有剛強有力的產品?

當然,說到底,搜狐所有的問題都是張朝陽個人的問題。張朝陽是個好人,他不必成為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他可以做他自己,但要想帶領搜狐復興,他需要做出巨大的蛻變。

搜狐20年,張朝陽“慶祝搜狐還活著”,他說,人工智能、大數據都可能是搜狐未來重新崛起的機會。

不知道他會不會入局區塊鏈,不知道他還有沒有當年的創業熱情,不知道他何時才能像承諾的一樣——“重回舞臺中央”。

本文源自iFeng科技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