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在2016年2月22日(丙申年正月十五农历元宵节)上午,中原第一镇、豫北重镇水冶再次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抬歌表演。水冶各村共出动了十架抬歌和秧歌、锣鼓、花鼓、大花轿、舞蹈等内容丰富的民间艺术表演。其中抬歌有《猴年闹春》、《白蛇传》、《真假牡丹》、《小康梦》、《金猴闹春》、《江南行》等,都是非常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此次抬歌表演活动,旨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全镇人民献上一道文化大餐。抬歌作为水冶镇一项重要的文化艺术,将通过盛大的表演活动,让越来越多人熟悉、了解,进一步弘扬与传承。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热情高涨的群众表演人员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化妆完毕,等待上歌的小演员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歌表演——《白蛇传》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歌表演——《金猴闹春》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金猴闹春》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歌——《真假唐僧、孙悟空》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歌表演——《真假牡丹》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歌表演——《百花迎春》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歌表演——《小康梦》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歌表演——《江南行》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歌表演——《猴年闹春》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鼓乐队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鼓乐队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鼓乐队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鼓乐队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鼓乐队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战鼓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花轿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花轿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抬花轿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毛驴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秧歌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古装舞蹈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武术表演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绝活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现场观看的群众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现场观看的群众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现场观看的群众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现场观看的群众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现场观看的群众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现场观看的群众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现场观看的群众

抬歌和灯盏是水冶镇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表演。抬歌”又叫“歌”,根据传说最早兴起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殷商末年,殷纣王生活腐化,为了供自己享乐,强迫各封地诸侯以“歌”的形式向他敬献贡品。安阳是当时殷商时期的国都,因此也成为歌的发源地。其后,这种民间艺术一直保留下来,并逐渐传入滑县道口等地。据传说,大约是民国时期,歌这种艺术形式在安阳曲沟、水冶等地兴起。距今已经将近100年。

据传,民国时期,水冶东北街老艺人张梅等人,前去道口学习绑歌,并增加了歌的表演形式。其后,逐渐发展到水冶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等村。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为小演员绑歌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两年前的照片再现水冶镇正月十五抬歌表演,热闹非凡!

起歌的过程

歌的表演形式是五花八门、非常吸引人的。通常由八个人抬一个大的木架,上面表演者是童男童女。顶端双人者为双歌,一人者为单歌。经验丰富的艺人们,把上歌人、道具、花草,巧妙地安排在上面,表演形式独具风格。

歌的表演形式,美观大方新颖,惹人喜爱。在人前夺萃的不是那些歌架上的表演者,而是全镇最有名气的能工巧匠和绑歌艺人。他们精心制作道具,创意表演形式。可以这么说,美观、巧妙的抬歌艺术是水冶民间艺人辛勤创造的结晶。

歌绑好后,抬起来有四米多高,表演时在前面开路的乐队,鼓、钹、锣、唢呐等伴奏。全套乐谱,总计有13个段落,循环打鼓,全部锣、鼓18件,18人伴奏。童男童女在锣鼓声中,头戴凤冠或其他精美头饰,身披红绿服装,手持彩绸或神仙拂尘挥动双臂。

在水冶保留下来的古装抬歌种类繁多,有:《劈山救母》、《白蛇传》、《河伯娶亲》、《青屏山》、《西施入吴》、《白猿孝母》、《唐伯虎点秋香》、《天仙送子》、《火烧轩辕坟》、《林冲上山》、《西厢记》、《三打白骨精》、《杨门女将》等七十多种。

解放后,抬歌民间艺人又根据新时期、新风貌,与时俱进,创作了不少新题材抬歌,比如:《绿化祖国》、《中州观光》、《卖余粮》等等。

上世纪8、90年代,正月十五、十六及廿八大会,水冶镇都会举行隆重的出歌大会,多则30架,每日观看群众达10万人左右,不少人都是从外地赶来观看。也成为水冶人民内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据了解,熟悉绑歌艺术的民间艺人正在减少。此次抬歌表演显得尤为必要,如何保护、弘扬、传承水冶抬歌这一民间艺术,使它带给人们的快乐与喜庆能够永远流传下去,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