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器官可再生!廣東醫院和國家級專家聯手,將有大動作……

【溫馨提示:還沒關注廣東衛生在線的小夥伴們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如果人體受損的部位可以再生

並完全恢復原貌

你會否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廣東衛生在線

今天(15日)參加了一場發佈會

瞭解到

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

正在做這樣一件看似不可想象的事!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廣東醫院和國家級專家聯手,將有大動作……

▲與會專家、領導為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南分中心揭牌

尤其在這方面發力↓↓

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能做什麼?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廣東醫院和國家級專家聯手,將有大動作……

在1997年,一隻背上揹著人類耳朵的小老鼠曾引起全世界的矚目。

在這個“人耳鼠”上,科學家用高科技材料做成人耳模型支架,讓細胞在支架上繁殖生長,待“耳朵”長好後,在老鼠背上植入“人耳”,而隨著耳朵內支架的降解,這個人耳朵也真正意義上長融合到了老鼠背上。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廣東醫院和國家級專家聯手,將有大動作……

“人耳鼠”的產生證實了組織工程“把細胞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相結合,研究和開發用於改善、修復甚至替代人體各種組織或器官損傷的新興技術領域”的可行性。目前,組織工程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性前沿課題,蘊含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組織工程

讓缺損的組織再生修復!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廣東醫院和國家級專家聯手,將有大動作……

過去

當發生骨損傷時,運用生物材料修復缺損的組織在臨床上已十分常見,例如顱骨缺了一塊,用合適的生物醫用材料填補修復,這是大多數人對骨損傷修復的認識。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廣東醫院和國家級專家聯手,將有大動作……

現在與將來

新的組織工程技術利用幹細胞進行分化,形成完全由病人自體細胞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組成的各種組織或器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復原。

“國家青年千人”入選者、廣州醫科大學再生醫學與3D打印技術轉化研究中心主任張智勇教授告訴廣衛君,他致力於骨組織修復與再生基礎與轉化研究,“十幾年前,我們已經採用組織工程的方法在國外成功修復了一位顱骨缺損的患者。”

在這例顱骨組織修復中,研究人員先從患者體內提取少量幹細胞進行體外擴增,同時製備和該患者完全相同的顱骨模型,再根據模型將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塑形,形成與患者缺損部位密切匹配的“支架”。隨後,將擴增後的幹細胞放到“支架”上,誘導分化成骨細胞,“長”成骨組織,再整個植入人體缺損部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支架材料會逐漸降解,被人體吸收,而細胞則在缺損部位繼續進行骨重建,最後實現完全修復。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廣東醫院和國家級專家聯手,將有大動作……

“這就好比修補一座缺損的房子,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製成的‘支架’搭建‘框架’,幹細胞分化出的骨細胞就像原生的‘磚塊’,最後修復成與原本無任何異樣的房子”。

張智勇教授介紹,組織工程改變了“以人工材料替代組織”的思路,它將幹細胞與3D打印的生物材料相結合,生物材料作為媒介引導細胞構建出各種組織和器官,讓缺損組織完全修復成為可能。

骨組織再生修復能大規模推廣麼?

答案:可以!請給我們5至10年。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廣東醫院和國家級專家聯手,將有大動作……

▲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曹誼林教授與我院副院長簽署框架協議

2005年,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

此次華南分中心落戶廣醫三院,將與上海總部在技術上互聯互通,推動相關研究成果在更大範圍內的推廣和臨床應用。

華南分中心下一步將開展的項目包括:

未來的挑戰

以組織工程為基礎的再生醫學是人類健康研究的新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在臨床應用方面依然面臨諸多難題。

張智勇教授坦言,眾多實驗研究成果已經證明組織工程用於組織再生修復是可行的,但在臨床應用中卻面臨成本較高、人工幹細胞擴增操作複雜、細胞培養時間長等諸多問題。在驗證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可行性之後,以“價值驗證”為導向的臨床轉化成為張智勇教授及其團隊現階段的核心工作。

採寫|秦 璐

通訊員| 白恬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歡迎分享此文,讓更多人瞭解醫療新科技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廣東醫院和國家級專家聯手,將有大動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