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口超2亿,空巢独居老人超1亿,谁来照顾我们的晚年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至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终于落地。

《通知》明确了中央调剂基金的筹集方式:

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

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

一时间,“养老”话题再度成为国家和人们关注的焦点。

老龄人口超2亿,空巢独居老人超1亿,谁来照顾我们的晚年

一、养老:一个时代的命题和痛点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00多年前,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手法,真实描述出“孤苦无依、凄凉晚景”的晚年境遇。养老话题,虽然经久不衰受到持续热议,只是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多少显得有些冰冷和无奈。

多少次,夕阳晚照中乡村破旧的老家中,年迈的老父亲佝偻着身子,手里捧着家人的合照轻轻擦拭,眼中满是回忆的幸福味道。莫名的思念和牵挂,让老人拿起手中的电话联系离家在外的儿女,只是电话的那头,总是在“忙”中匆匆挂断,“嘟嘟嘟”和屋外土狗的吠叫起此彼伏……

阳光下,衣着光鲜的中年男女,满眼不舍的父母,父母的身后一栋豪华气派的养老院,笑容可掬的护工。男女的心中这里是父母最好的归宿,也是无奈的选择;父母的眼中这里是时间的围笼,也是亲情的别离;而在群众的眼中这是“不孝”,也是希望……

老龄人口超2亿,空巢独居老人超1亿,谁来照顾我们的晚年

烈日中,皮肤黝黑的青年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远处工地板房中一位瘫痪的老母亲扒拉着窗户,极力地在尘土飞扬的灰暗世界凝望自己的儿子。烈日当空,儿子抱着盒饭来到母亲身边,母亲给他擦着汗,青年给母亲为喂着饭。工友们都说青年很孝顺,只有母亲心疼儿子他长满老茧的手掌和微微弯曲的脊背……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空巢老人、送父母养老、背母前行”等社会现实,在经济、社会与道德几大问题的持续争论中,构成了我国养老的现状和常态。特别是“养儿防老”的传统观点,与计划生育之后典型的中国式“421”家庭模式,道德与经济矛盾的日益激化,让中国式养老变得困难重重。

事实上,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据统计,从60 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我们已满足老龄化核心指标,2015-2020年,老龄人口总数将从2 亿上升至2.5 亿,占比将由15%左右增加至17.17%,其中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而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将达到1.18亿。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1 亿,占总人口的25.3%,2050 年将达到4.83 亿,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而且与世界同类国家相比,中国仅仅用了18年就完成了法国115年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如何让这么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靠子女的关心照顾、政府的养老保险,还是靠社会组织的救助、专业养老机构的支持?

二、聚焦:养老地产不是“圈地运动”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国家对于养老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养老地产直接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发布逐渐密集。从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养老金融机制、养老保险制度、养老地产、医疗养老、养老旅游,养老产业走上快车道。

一方面,据《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披露,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6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8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6万个,互助型养老设施6.2万个。各类养老床位672.7万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298.1万张。另一方面,养老地产呈现爆发式增长。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有10余家保险企业,80多家地产开发企业和大量的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养老地产,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

老龄人口超2亿,空巢独居老人超1亿,谁来照顾我们的晚年

不过,相比养老地产的火爆,市场表现却并不理想。比如全国一些临海城市,主打“养生、度假”的楼盘鳞次栉比,但是超高的空置率简直一个大写的“尴尬”,有的楼盘十几亿的货量,开盘两年只卖了一个亿。更有甚者,借着“养老”的名义大肆圈地,完全与国家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理念背道而驰。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供需关系错位。从全国养老情况来看,我国是典型的“9073”模式,即90%为居家养老,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并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7%为社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综合了两种养老模式的优点,让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的居家环境而享受到丰富的养老服务;3%为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养老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养老的模式;三种模式的主要养老方分别为子女、政府和社会机构。由此可见,所谓的养老地产,并不能够解决90%数量庞大的居家养老需求。

2、市场定位模糊。养老地产概念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发达国家,是指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饰标准,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以适老化设计打造针对老年人的住宅产品。然而,多数地产商和投资商将重点放在“养生、高端”等外在环境的建设上,而忽略了针对老年人群的居住和健康功能设计,并且高昂的价格也让人们望而却步,难以发挥养老地产应有的价值。

4、经营难以持续。由于国家养老金只能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仍然滞后和不完善,养老机构只能寻求自我经营,加之养老院承载了一部分救助和社会属性,使得绝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专业机构养老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这些问题的集中出现,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养老产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到底该构建一个怎样的养老系统/产业,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养老困局?

三、未来:以智能化破局“养老难”

这里,可以借鉴全球养老产业发达的邻国日本。

在日本,老年生活是以国民年金、医疗保险、介护保险这“三道关”来全面保障的。其中,2000年正式推出的介护保险,以法律形式规定年满40周岁之后就要开始缴纳保费,预先从工资里扣除,专门用于照顾老了之后的你。加入介护保险,接受介护人员的上门服务或住进养老院,都只需承担10%的费用,其他90%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同时,日本养老机构多“小而精”。日本养老院,包括特别养护型、康复型、疗养型、日间临时型、短期寄养型、经济型、集体住宅型、高级公寓型等十一种,且每种养老院都配备针对该类似老年人的专业养老设备仪器及介护人员,保障养老院工作的正常运转。

因此,从日本的情况来看,养老并不是靠子女,而是依靠整个社会的保障和支撑,地方政府、所居住的社区以及周边的居民,都是养老互助环节中的一环。这应该是中国养老产业应该效仿和推进的方向。

不过,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养老“9073”模式也将长期存在,那么,面对日益严峻的“空巢老人、送父母养老、背母前行”等社会痛点,当下的我们有什么能够做的吗?

当然可以。不管是空巢老人,还是背母前行,在传统道德观念中,“养儿防老”的核心其实是爱的连接与传承。对于中国式“421”家庭模式,平均2个年轻人赡养4个老人,年轻人不可避免的去到经济发达城市寻求生计,而老人也不可避免的留守家乡,情感的缺失让老人的身心每况愈下。

新华网有一份健康指数的数据显示,国人2016年健康生活指数平均仅61.99分才刚刚到及格。2016年中国空巢老人比率为50%,有预测显示未来此比率可能高达70%。中国其实是世界上亲情和家庭观念很浓厚的国家,但以上数据告诉我们当今社会情感缺失问题非常严重。

然而,比情感缺失更严重的是监护的缺位。据统计显示,17.5%子女“一年回家一次甚至更少”, 38.3%子女“逢节假日回家,一年3-6次”,如果按每次节假日3天计算,每年陪伴父母时间才十几天。在分离的时间里,9%子女几个月才给父母打一次电话,23%子女1个月给父母电话一两次,47%子女每周给父母电话,仅有21%子女每天给父母电话。

父亲睡眠情况、健康状况、身体各项指数、心理健康等实际情况,在大部分子女那里几乎为零。

老龄人口超2亿,空巢独居老人超1亿,谁来照顾我们的晚年

全国部分地区,很多留守老人因为孤独而导致精神异常,更多人向家人隐瞒自己的疾病情况,更有甚者,在孤独和病魔的折磨下,选择自杀谢世,而他们的子女可能要几天后才会收到父母去世的消息。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子女和国家的悲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全国各地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形成中国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画像,帮助政府制定相关的养老健康产业标准,各区域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在未来将成为支撑养老、医疗等养老健康相关产业发展的技术密码。

2017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引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步,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健康。

事实上,这一天并不遥远。六七年前,美国就开始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审视现有产品与人与人的情感沟通能否有所链接,并诞生出一张具有自动感知能力、交互能力与反馈能力的真正的智能床。这张融合了“床+智能科技+云”技术的智能床,既能自动感知人体的状态和身体健康信息,看书、玩电脑、玩手机、按摩都有不同的姿势调节,让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能有最舒适的感受;也能根据人体睡眠的六个阶段来感知和判断人体的睡眠健康程度,无论清醒还是浅睡眠、深睡眠,任何阶段它都有一个健康的衡量标准;还能通过大数据系统,监测人体的健康程度,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够通过智能应用软件了解家人的健康状况。

如果说,过去的养老、医疗还停留在概念和资本的阶段,那么智能床为代表的智能健康睡眠等产品的介入,无疑为产业发展找到了核心,以产品服务健康、以智能连接健康、以技术提升健康,最终实现中国乃至全球人的健康生活。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当我们年轻时,能否多陪伴自己的父母和亲人,让爱不再缺位?当我们年轻时,能否时常联系父母或身边的亲人,把爱分享和传递出去?这样,当我们老了,能带着尊严走完余生;当我们老了,能带着快乐享受自己的晚年。最终,每个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信这一天必将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