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 站在人生的路口

站在人生的路口,进入一场无法停歇、无法回头的角逐,这里没有裁判,只有选择和前行,只有成功或失败,或生或死,或功成名就、名留青史,或籍籍无名、庸碌一生。

《明朝那些事》,一本讲述1344—1644年,三百年间明朝的兴衰历程,从朱元璋出生到朱由检自缢而死,对明朝十六帝、王公贵族、名臣、权奸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面的讲述,充满了帝王心术、政治斗争、厚黑学,在当年明月的那诙谐、幽默的笔下,都成为历史长河中一幕幕鲜活的人生集锦。

明朝那些事 站在人生的路口

当站在人生的低谷,无所适从,不如想想朱重八、朱祁镇、朱常洛,一介布衣面对死亡时的奋起反抗、一位帝王被俘异乡时的人格闪光、一个儿子冷落深宫时的沉稳从容,当经历重重磨难,终于达到人生的顶峰,成为一代帝王,掌控天下。

当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眼前的诱惑、身边的磨难,不知如何选择,那不如看看于谦、王守仁、海瑞,“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位文人面对铁蹄是的不屈与坚定,挽救了明朝的命运;一位圣贤历经坎坷时的意志坚定,面对危难时的智勇与正义,成为一位伟大的圣贤,传心学于后世;一位朝廷大员的清明守正,随家徒四壁而清廉不改,受誉“大明第一清官”。选择良知与正义时,已经被历史记住,终将名留青史。

当站在人生的顶峰,富贵加身,是否还有更高的追求?集权利荣华于一身,仍排除异己、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意贪污,于后世留下奸臣的污名;而“铁血宰相”张居正,大权在握,却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志向实施改革新政,“一条鞭法”与“考成法”的实施,遏制了贪污腐化,促进了国家的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稳定,自然千古流芳。因为“阴谋家只整人,政治家除了整人还要整国家。”

但人生的道路百转千回,险峰处的风景固然壮怀激烈,而斩断一路荆棘的征途才是最美妙的风情。正如哪个风云变幻、乱象横生的明朝,权利的顶峰永远“高处不胜寒”,只有哪些人和事才是历史的主旋律。

明朝是一个奇葩的朝代,或者说是一个神奇的朝代,一个皇权、相权、宦官三股势力纷争平衡的朝代。即使有杀人如麻的皇帝、修道炼丹的皇帝、深宫不出的皇帝,但国家依旧稳定而强大,甚至在万历年间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极度繁荣,这里固然有明朝第一牛人张居正的功劳,但相权平衡皇权、乃至于凌驾皇权才是其主要原因,出现了依照经济规律发展的盛景。

所以明朝在争夺内阁首辅这一职位上,名人、好人、坏人前赴后继,人才辈出,官场政治与权谋之道在本书中着墨较多。这里我最佩服的人当然是徐阶,朋友被杀时隐忍,众人误解时坚持,机会降临时果决,谋断帝国未来时离开,这一路的荆棘都成为其人格魅力的闪光点,为后人所称道。

而这就是大圣贤王守仁留下的心学灵魂——知行合一。为可为之事,谨守正义和良知,以变通的方式达成目的,所以说被诟病的不一定是坏人,被称颂的也不一定是好人。这样的人在明朝比比皆是,如抗倭英雄戚继光,虽然贪污,却用到了提高军队战斗力,最终达到扫灭倭寇的理想,因此在当年明月的笔下,这样的人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名人,公正的、丰满的镂刻在历史中。

都说明朝亡于党争,但我对其佩服非常。文官集团敢于对抗皇权,言官集体敢于藐视皇帝,这些难道不是自由和民主的体现吗?虽然也有无聊好事者、投机谋权者,亦多坑害功臣,但明朝就在这里积极的声音中不断强大,傲然于世界。

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人生的旅途,共同描绘了恢弘壮丽的历史篇章,虽然我们也感叹与杨继盛的刚毅、海瑞的愚忠、唐寅的可悲,但历史从不完美,人生也无法完美,正如本书引言上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站在人生的路口,踌躇已是无用,坚持亦或失败,但都不应该成为不选择、不前进的理由,岁月不曾为任何人停留,想要在历史上留下深痕,只有跟上那冷酷的时代脚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