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因古通濟橋而名,另一座“國字號”的古橋你知道嗎?

石橋,因古通濟橋而名,另一座“國字號”的古橋你知道嗎?

石桥,因古通济桥而名,另一座“国字号”的古桥你知道吗?

《武林新說》——古通濟橋與歡喜永寧橋

下城區擁有杭州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武林商圈。而今,規劃中的“武林新城”正在下城北部冉冉升起,這裡將打造成杭州最具活力的商貿集聚區。在許多杭州人的印象中,下城北部一直是個傳統的工業區,文化資源相對缺少。其實不然,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文脈,深厚的文化底蘊。

石桥,因古通济桥而名,另一座“国字号”的古桥你知道吗?

未來武林新城將要建設的電競場館

今天的《武林新說》,我們帶您探訪位於石橋地區的兩座古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歡喜永寧橋和市級文保單位古通濟橋。

石桥,因古通济桥而名,另一座“国字号”的古桥你知道吗?

據歷史記載,石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久遠的秦朝。如今的半山路、石橋路一帶,古時曾經是詔息湖,是古代杭州北部發達的農耕文化源之一。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中,有“浙江北為詔息湖。湖本名阼湖,因秦始皇巡狩所憩,故有詔息之名”的敘述。現在,石橋境內有一個名叫“桃花漾”的地方,就是詔息湖的遺址,遠近聞名。

石桥,因古通济桥而名,另一座“国字号”的古桥你知道吗?

石橋的歷史文化遺存當屬石拱橋。1958年前,轄區內有豐樂橋、楊家木橋、荒灘橋、大橋、康塘橋等多座古橋,後因平整土地而被拆毀,僅存歡喜永寧橋和古通濟橋。

石桥,因古通济桥而名,另一座“国字号”的古桥你知道吗?

歡喜永寧橋位於下城區東新路甘長苑附近,東西橫跨上塘河,原名李王橋,系單孔拱形石橋,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橋長39.7米,拱跨11.3米,拱高5.68米。拱橋兩側金剛牆用長條岩石錯縫疊砌,牆上用三對長系石和兩對明柱形成一個穩定的框架。橋的中間還嵌有一塊圓形石板,為仰荷狀圖案。橋東西各有43級臺階,橋上有八根望柱,每個柱頭都有個石獅子,形態各異、活潑可愛。橋洞下有供縴夫通行的纖道,不過部分纖道已經毀壞。隋代至元代,上塘河作為江南運河主航道,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歡喜永寧橋的建造極大地便利兩岸通行,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2017年7月6日凌晨,因多日暴雨導致橋東北側橋體坍塌。省古建院編制修復方案報批省文物局批准後,下城區住建局組織施工單位修建,修繕工程計劃於今年7月中旬完成,古橋以原先模樣重新回到市民生活之中。

石桥,因古通济桥而名,另一座“国字号”的古桥你知道吗?

古通濟橋地處上塘河支流,位於桃花漾、北景園以南,甘長村以北,東新路以東,建於明嘉靖二十三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橋基用半山的岩石直接壘砌,故又稱石橋。橋身為半圓單拱,拱圓的砌置方式是眾平分節並列式。橋面以條石連接成橋欄。與一般的橋相比,這座南北向的三孔“通濟橋”小巧古樸,全長13米,寬2.3米,高2.9米。明柱上刻有楹聯,銘詩敘景。詩曰:“一箭春水開明鏡,兩岸桃花夾彩虹。通畎澮以滋我稼,濟往來而達行蹤”。 古通濟橋是杭州為數不多的明代石拱橋,獨特的造型和未作雕飾的橋身透出古樸的美感。

石桥,因古通济桥而名,另一座“国字号”的古桥你知道吗?

橋是崛起的豐碑,久盼的圖騰。它承載著歷史的發展,見證著一方水土上人們的繁衍生息,寄託著老百姓的生活印記和人文情懷。歡喜永寧橋、古通濟橋,兩橋連接石橋地區悠遠深長的歷史,助力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如今,它們正靜靜地期待:石橋地區的華麗“蝶變”、一座“武林新城”的精彩崛起!

石橋,因古通濟橋而名,另一座“國字號”的古橋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