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生:德國哲學與我們——2017年11月18日德國哲學會議開幕式致辭

德國哲學與我們

----2017年11月18日在德國哲學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

黃裕生(哲學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

黃裕生:德國哲學與我們——2017年11月18日德國哲學會議開幕式致辭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同仁朋友:

剛才我們清華校領導鄧衛副書記代表學校向大家表示了歡迎。這裡,我要代表哲學系再次向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你們的到來,既是對這次會議的支持,也是對清華大學哲學系的支持。今天可以說,中國的外國哲學研究領域特別是德國哲學研究領域最主要的學者都到場了。在此,我要向所有到會的前輩們、同仁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同時,我也想借此機會,向鄧衛副書記表示感謝,感謝他對清華大學哲學事業的發展的有力支持!

我們這次會議有兩個方面的主題,一個是關於德國哲學的翻譯與研究的學術研討,一個關於成立德國哲學專業學會。我想交待一下會議的這兩個主題的緣起。

黃裕生:德國哲學與我們——2017年11月18日德國哲學會議開幕式致辭

可以說,在中國,對於哲學這門一級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來說,外國哲學研究具有基礎性的意義,而其中對德國哲學的研究則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地位。所以,對德國哲學的研究在中國學界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前後算來已有一百多年的積累。特別是近三十多年來,對德國哲學的翻譯與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從康德全集、費希特著作集、謝林、黑格爾的主要著作,到胡塞爾、海德格爾選集,先後有了漢譯本。今天在座的一些學者就是這些了不起的漢譯本的譯者。所以,似乎到了做一次初步回顧與總結的節點了。今年,正適逢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梁存秀教授主持翻譯的《費希特著作集》修訂版以及《黑格爾全集》部分分卷的出版,清華大學哲學系與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經過商議,決定藉此時機舉辦一次有關德國哲學翻譯與研究的專題會議。我們很遺憾梁先生因為身體的原因,未能親自前來參加這次會議。但他給我們的會議專門寫了一封賀信。這裡我要向梁先生在德國哲學翻譯與研究領域裡幾十年如一日地不懈耕耘,並做出了傑出貢獻表示敬意!同時,我還要向他對這次會議的支持與期待表示深切的謝意!

我們這次會議的另一個主題是成立德國哲學專業學會。

我們知道,德國哲學在西方哲學譜系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對於中國人學習與研究西方思想乃至整個西方文化世界,包括對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與其他國別哲學相比,德國哲學具有綜合性與體系性兩個重要獨特性。

這兩方面的獨特性在總體上使德國哲學達到了西方哲學史上從未達到過的高峰與深度。因此,對德國哲學的研究是我們瞭解、掌握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津口。所以,自近代以來,德國哲學在中國思想界一直受到高度重視。清華四大導師中的梁啟超、王國維在上個世紀初就開始對費希特、康德與叔本華進行研究與介紹,之後從未間斷。

黃裕生:德國哲學與我們——2017年11月18日德國哲學會議開幕式致辭

對德國哲學展開的百年研究工作,在整個中國學術界產生了巨大效應,其影響遠超出了哲學領域。這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首先,對德國哲學的研究為我們國家深入研究整個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國家對西方哲學的研究水平。對中國外國哲學研究領域,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秘書長馬寅卯教授有一個概括,他說:中國的外國哲學領域的學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或者一直從事德國哲學研究;或者從德國哲學出發進入別的領域;或者從別的領域出發最終進入德國哲學。這個概括也許不夠準確,但很形象地表達了德國哲學研究在中國的影響。

其次,對德國哲學的研究對提高我們國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與德國哲學的淵源關係,對德國哲學的研究直接促進了中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更準確、更深入、更有歷史維度的研究。

第三,德國哲學研究推動並深化了中國學者對自己的哲學傳統的反思與會通,把中國哲學在當代的發展、發生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以牟宗三為代表的當代新儒學就是一個範例。

雖然,我們國家對德國哲學的研究有了長期積累,並且對中國學術文化界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但是,一直沒德國哲學專業學會。相比之下,多年前先後就有了法國哲學學會、俄羅斯東歐哲學學會以及其他專業學會。鑑於這一情況,我們申請在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之下成立德國哲學研究專業學會。這個學會有兩個使命:一個是進一步推動我們國家對德國哲學的研究;一個是更自覺地推動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會通與創新,以促進具有世界性意義的當代中國哲學的出現。

所以,成立德國哲學專業委員會是我們這次會議的一項工作。

最後,我要預祝所有與會學者在這裡渡過緊張而愉快的週末時間。

再次感謝大家!

2017年11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