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孔孟之道”是害人的?

逛逛微文化


孔孟之道,是指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理論體系。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有“至聖”之譽;


孟子是戰國時期鄒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孫子思的再傳弟子,他繼承併發揚了儒學,有“亞聖”之名。


孔孟兩位聖人雖然在時間上相距近200年,但是在思想上一脈相承。孔孟之道傳承千載不衰,自有其強大的生命力。



可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孔孟之道是害人的?有書君認為,這和我國現代與當代兩次大規模的批孔運動有關。


第一次:


1919年,五四運動中的激進青年認為孔孟之道是封建思想。當時的反孔代表人物是易白沙,他歸納出孔子的四大缺點:


1、孔子只尊君權,漫無限制,容易形成獨夫專制。


2、孔子講學不許問難,容易演變為思想專制之弊端。


3、孔子重視作官,人們為了功利摒棄廉恥。


4、激進青年急於在中國傳播民主和科學,而他們斷章取義的孔孟言論與民主相悖,與科學相左,因此,就有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第二次:


1974年,“四 人幫”打著“批林批孔”的旗號,動員全國各界幹部群眾搞大批判。這次批孔的真實目的是批“黨內大儒”,是“四 人幫”的一次政治陰謀。


他們不批林(彪)、假批孔,以批周公、批宰相來影射攻擊德高望重的周恩來總理。


客觀地看,這兩次批孔運動是都是政治所為,本意是批判孔孟之道中落後的、不適合現代社會的封建的東西,但是兩次運動一個通病:


即在批判的同時,並沒有對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辯證分析,因而在客觀上導致了對傳統文化精神的全面否定,因而把批判封建東西和某些個人的政治行為演化成了否定文化的行為。


這裡說的文化具體是指思想、哲學、政治、道德層面的文化,這些文化從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內容中可見。


從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語彙可見,從全社會表現出的道德風尚可見,從人們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中可見。



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危害極大,使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基本中斷。文化資源的斷裂,導致文化文明的精神世界缺失;文化資源的混亂,導致精神世界的造成混亂。


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十年來,我們民族整體道德素質下降,官貪屢抓不絕,奸商屢禁不止,黃、毒、賭嚴重,行業不正之風蔓延,這就是中華文化文明的精神世界斷裂甚至崩潰帶來的惡果。讓人痛心疾首!


下面,讓我們再次認識孔孟之道的內容:


從儒家文化的角度看,其精髓是“仁者愛人”,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正確的,是其精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天人合一”,“知其不可而為之”,“參天地之化育”,這些觀點在今天同樣有積極作用。


這些思想不只是在中國,在東南亞,甚至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區也廣為傳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孔子位居榜首,孟子是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可惜,孔孟之道被別有用心的人及愚忠君國的人篡改、誤解,而以“忠恕”、“孝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一些糟粕所掩蓋其精華。



我們承認,孔孟的思想有侷限性,行為有妥協性,但是瑕不掩瑜,我們要取其精華,剔除糟粕,與時俱進,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倘若沒有悠久燦爛的文化,中國將不成其為中國,中華民族也將黯然失色。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文化缺乏起碼的敬畏,反倒給予批判、排斥,甚至認為孔孟之道害人,這種顛覆思想意識的言行,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有書

孔孟之道的真正價值,只有在歷史的情景中進行對比才能發現,抽象的說一個思想或理論的好壞是沒有意義的,也說不清楚。唐代中國文化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禪宗興起了,禪宗強調個人體悟,教導人們體會佛理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因此它的另一個特點是“簡易自由、生動活潑”(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這實際上是大眾文化興起的標誌,禪宗最初興起於民間,禪師最初產生於一批依賴遊民階層的遊僧階層中,帶有強烈的大眾文化的反智主義色彩,“不立文字”從根本上消解“知識”的意義,禪宗使大眾文化類型上升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禪宗在唐宋之際得到大量士大夫(知識精英)的喜愛,談禪成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禪宗不但征服了佛教,也使大眾文化征服了精英文化。禪宗強調佛性即人性,平常心是道,這是佛教的速成法,崇拜的是聰明,輕視邏輯論證,講心不講理。而佛教本來講求思辨、修證,證道之路,千難萬難,人生難得,聞法難得,持戒難得……,所以勇猛精進且不可得,因此道才難能可貴。一旦行住坐臥都成了道,道就唾手可得了,誰還在乎道的可貴。偷懶取巧是中國文化(大眾文化)的大害,壞就壞在自作聰明上。禪宗消解了知識的神聖性,瓦解了理論的深刻性,長此下去必然造成中國文化的整體平庸。禪宗崇尚自由,推崇自然而然、行雲流水的狀態,這種自由強調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是任性。這種“自由”崇尚不守規則,越自由就越不守規矩,大家都來搞這種自由,結果就是不得自由,因為沒有規則的自由,就是亂來,這種情況下,做任合事情都必須去鬥智鬥力,必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個時候,孔孟之道被程朱理學重起拾了起來,收拾中國的人心,孔子講“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是真正的自由,理學的價值在於樹立起一個絕對的規則——“理”,通過理給大家定了個規矩,使人人不敢亂來,確立起一個有秩序的自在狀態,這才使人人都可以享受到“自由”,對自由的追求才有意義,否則追求自由就成了追求權力、追求金錢了。理學達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精英文化)的最高成就,在觀念系統上它思考精密,氣象宏大,從理論上說,具有兩個特點:結構完整,思辨深刻,克服了中國文化中簡單粗暴的東西。

理學一反禪宗的反智主義傾向,樹立起儒學的知識主義取向,強調“理”的獲得,有學習的過程,提倡“格物致知”、“窮理盡性”,這樣才能掌握到至高無上的“理”,這樣建構起一個上至天地宇宙萬物,中至國家社會生活,下至個人生活的龐大的哲學體系,給中國文化建立起了知識的神聖性和理論的深刻性,這一過程就是精英文化對大眾文化的吸收和提升的過程。無極生太極,太極動,產生陰陽,陰陽結合五行,生成萬物。建立起了儒家的宇宙論,規模一下就大了,以前是隻論人事,現在是有比人間更大的宇宙萬物的規模。這裡面既有道教的,也有佛教的東西,是一個綜合。人是在這個宇宙生成過程中產生,但人得天地萬物精華之所在,這就是人之性,就是道德(仁),稱為人極,從太極發展出人極,太極、無極、人極同源,因此道德就具有根本性,這樣道德高尚的聖人就是可學的了。為什麼麼呢?因為天心人心相通,人心決定人性,人性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性。所以理學家講“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天地之理。”朱熹講“合天地萬物而言,只是一個理,及在人,則又各自有一個理。”又說“萬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則其理之用不一。”理變非常重要,獲得理有什麼方法呢?理學家對理的獲取採取了“知識主義”的路線,這是對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突破,“窮理盡性”,強調的是把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對知識的追求統一起來,明理,也就是知識的追求成為道德實踐的前提,把對知識的重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對中國傳統的心性論的一個突破,可以說具有改造中華文化的重大功能。但這努力可以說在理論上非常成功,而在實踐上並不成功,理學越到後來卻越受到各種的批評,到了現代,更成了反動的象徵了。人人都說“以理殺人,存天理滅人慾”,跟著也連累了孔孟之道成了害人的東西。這恰恰說明了有些人非常害怕“孔孟之道”,他們在怕什麼?這也恰恰說明了孔孟之道的真正價值所在。


只愛潘多拉

孔孟之道講的是仁義,實際上求的是利益。《二十四孝》血淋淋,不可效仿。尤其是郭巨埋兒,為了讓老母親有肉吃,郭巨決定把兒子活埋。這是深受孔孟之道所害的非人道行為。為的是什麼呢?朱元璋看的很清楚,為的是“驚世駭俗,希求旌表,規避徭役”,做這些事,就是為了當個“網紅”而驚天下,從而達到受到“宣傳部”的表彰,以後不再納稅服役的效果。所以魯迅說孔孟之道是“吃人的禮教”,新文化運動要打倒“孔家店”。

其二、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尊的是什麼?尊的是君權神授。樹立的森嚴的等級制度。這是一套強調整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尊貴者利益大於低賤者利益的制度。強調遵從等級制度,易使英雄氣性、血性消失,人人變成跪爬的奴才,和珅再有錢,成為富可敵國的貪官,滿嘴裡也是奴才和珅。滿國都是奴才,八旗子弟演化成紈絝子弟,不被八國聯軍打敗才怪。

其三、孔孟之道很虛偽。建國後出土的《竹書紀年》表明堯舜禹禪讓是假的,古時候的人並不比現在的人更有道德。禪讓的歷史都是假的,就別提儒學倡導的其他偽道德了。士大夫們分明是喜歡錢的,卻總是不肯承認;明明是喜歡美女的,卻道貌岸然。虛偽的道指導社會實踐,造成人人說假話,不誠信。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春秋史社

孔孟之道只能停留在儒家講壇上搞一下文字交流,無助於國家的強盛,國家的發展靠科技,軍隊的強大靠政治治身,工農業靠現代化機械化,中國從弱國到現在的日益強盛而屹立在世界有話語權,有哪一樣是孔孟之道的影子?靠孔孟之道治國永遠不會強大。


硯田劍影

我首先旗幟鮮明地表達我的觀點,孔孟之道絕不是害人的,相反,孔孟之道是大大有益於我們的人生,大大有益於我們的社會發展的。中國文化歷來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文化,而儒家思想其實就是孔孟之道。中國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從來沒有中斷過,雖然中國曾經長期落後捱打,但是君不見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往日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正在無限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個民族的發展的核心動力是文化,一個民族自立自強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文化,事實證明,中華民族的發展正是依靠孔孟之道中的很多優秀的因子,蓽露藍蔞發憤圖強,才走到今天的強盛。所以,忘記歷史就是背叛。

事情要辯證地看。當時提出孔孟之道是害人之道的時代背景是五四運動的文化啟蒙時期,當時提出來向西方學習,所謂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既然要全盤接受西方的民主和科學的理念,勢必要對中國文化中的傳統的儒家文化來一次大掃除,所以,當時的一些學者就提出孔孟之道是害人的,魯迅也提出孔孟之道是吃人的禮教。這是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決定的。

今天,那些還喊著孔孟之道是害人的人,我相信,他是沒有好好讀讀論語和孟子嗎,沒有真正走進先秦儒家的世界,沒有真正理解孔子和孟子平治天下的擔當和建設小康社會、大同世界的偉大夢想,不認真讀書,不認真思考,就人云亦云,不亦悲乎!

下面,我簡單說說孔孟之道也就是儒家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傳統。

1.儒家文化是一種溫情脈脈的愛人的文化。儒家思想在倫理上要求人們愛人,在社會上提倡仁者愛人。在國家的治理原則上要求以民為本推行仁政。這是一種善政和善治,怎麼是害人呢?

2.儒家文化也就是孔孟之道特別要求人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孔子要求人們向聖賢學習,做不了聖賢要做君子,孟子也提倡大丈夫人格。這怎麼說是害人?

3.儒家文化也就是孔孟之道提倡家國同體,我們要愛家、愛國、愛天下,強調集體主義和愛國精神,提倡義利之辨,強調無私奉獻。這怎麼能說是害人?

儒家文化的優秀傳統還有很多,鑑於時間的關係,不再贅述。總之,忘記了自己的文化,我們就是大海上的小船,也許你一時間可以看到美景,但是必將被風浪淹沒!


好玩的國學

這是民族的悲哀。

一個學術,一種思想,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至於糟粕與精華,也是利益取向決定的。

有一個傾向,梁宏達開始吧,對於丹進行了聲討,北大也出現了一些反對於丹的勢力。為什麼?難道僅僅只是因為于丹到處“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鼓勵”(梁宏達語)因而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嗎?

社會上也有了類似的聲音“我寧願兒子沒有信仰也不讓他學習孔孟之道…!”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的社會約束力以後還會存在嗎?都認為遵守道德會讓自己在社會上吃虧,那麼以後不就是完全是依據森林法則生存的嗎?還有什麼公平正義!孔孟之道也有他的短板,但是古今中外誰的理論真的是天堂理論呢?


荷聲茹夢

首先要告訴那些說“孔孟誤國”的人,腦子是個好東西,同樣一句“至之死地而後生”,韓信帶著一批新兵蛋子打勝仗,馬謖卻連自己的腦袋都保不住,同樣是馬列主義,毛主席能把紅軍從幾千人發展到十幾萬,王明卻能把十幾萬紅軍搞成幾千人。

說孔孟是奴性教育,教人服從的,我想既使是法家,對犯上作亂的,恐怕誅殺的更厲害!相反,孔子說“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孟子說“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若仇讎”,更是賦予百姓反抗暴政的合法性“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這種思想,西方直到法國大革命時期才出現!

說孔孟之道讓人懦弱羊性的,事實上儒家儒家強調血親復仇,漢唐兩代都有為父報仇被傳頌的事!《周禮》“凡報仇讎者,書與士,殺之無罪”,《禮記》“父仇弗與共天,兄弟之仇不反兵”,《論語》“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甚至漢唐兩代政府要收繳百姓兵器,儒家大臣都是極力反對,認為百姓有持有兵器你權力!

說到儒家重文輕武,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能文能武,漢唐兩代的文人都講究上馬殺敵,下馬文章,“國之大事,唯戎與祀”,“戰陣無勇,非孝也”!

說儒家固步自封,事實上中國在明代之前從來沒排斥過外來文化,甚至清代的洋務運動都是一批儒臣在搞!

說儒家只會誇誇其談的,事實上孔子自己白手起家,當到魯國司寇,自己的弟子子貢不比戰國的任何一個縱橫家差,子夏是魏國的帝王師,李悝吳起李斯韓非子都曾師從儒家!

說孔子是官迷的,事實上孔子是自己辭去魯國大司寇的職位!有哪個官迷會自己主動辭職呢!

說儒家要人治不要法治,更是笑話,孔子自己就是個司法官,對制刑法的管仲和子產也是極為尊重,“政寬濟之以猛,政猛濟之以寬”,很贊成維護法律的權威,他只是說對民眾的教育應該要重於刑罰,西方人也說“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所監獄”!

還有很多,總得來講儒家是被人故意抹黑的,至於是被誰抹黑的,總之腦子是個好東西


神州何日又東風

我本人認為吧,一家獨大以後的儒家才開始變質,用我們後人的經驗和眼光來看,一家獨大以後的儒家帶來了很多不同的理解。

首先,有人認為儒家將中國帶入了興衰輪迴中,儒家思想裡,支持一家老小在一起居住,也就容易形成世家,一個地方最大的不是政府,而是族長。

世家大閥掏空國家爭霸帶來亂世,一個代表勝利,幾十年沒有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帶來盛世【沒有就亂世未結束】,大臣商人的世家崛起出現幾個頂尖的,然後近百年的盛世裡,一些大臣商人開始掏空國家控制權力,只要有一個引子就會將國家拉入亂世。文人們還理所當然的說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話當定理用。。。。明朝朱棣以後的朝政官商勾結掏空國家的代表【將軍隊的物資賣給滿清等】,這些資本家很多在掏空國家後搖生一變成了清朝的忠臣。

第二,也是一家獨大以後,出現的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裡的書指的就是四書五經,其他的被貶為奇巧淫技。也有類似於中原之外皆蠻夷的說法。但是,現在看來,正是這些奇巧淫技換來了大英帝國等西方國家的崛起,至今稱霸世界,而且還在高速前進,這些也換來了百年中華恥辱。

中國是最早的文明之一,但是前進的步伐從漢唐以後便慢了下來,西方几百年就超越,這幾千年不值得太驕傲,文化很輝煌但是科技很緩慢。

第三,崇拜古代的思想,現在還有,最初是孔子認為只要回覆商周的制度就可以恢復盛世,後來這些影響了前進。在制度方面的,很多電視劇都有過這麼一句:“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律不能變!”然而“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靈。”這句話早就被扔到一邊去了,有很多老頑固帶來多少亡國,可以看看史料。

到現在,很多人還帶有崇拜古代的思想,比如小說裡各種遠古秘籍、遠古神器必定比現在創造的東西好、遠古人物必定比現在的人物強等設定。新聞裡各種新發現新創造都會有人扯到古人的智慧上【之前一個新聞說西方利用對撞機發展到九維空間,評論裡就有幾個人扯到九重天的說法,各種捧吹古人的智慧勝於現代,然後第二天就有個十一維空間的新聞……】

第四,還是一家獨大以後,有很多聖人言被利益階級玩壞了,比如小時候聽說提倡以德報怨,長大以後才發現孔子原話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蓋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也就是說孔子並不支持以德報怨。

狗以狗的方式傷害(咬)你,你不必以狗的方式還擊,要以人的方式還擊(踹它)。

最後,說了這麼多,我其實是想說,孔孟之道原本就不是完美的,一家獨大以後,被利益階級玩壞了,糟蹋越來越多,反過來成了拖民族後退。

以上都是本人自己的理解,有什麼意見歡迎辯論,不喜勿噴。


咱來了

謝,我有幸看到了這一問題,想粗略地回答一下不成熟的看法:

歷來認為"孔孟之道"是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產物,這僅是問題的一面性,就是要人們講"仁義禮智信";"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妻為夫綱";"婦功,婦容,三從四德"之類的孔孟之道,如若把這些高深的倫理予以總結,那就是"忍,讓,順從"罷了。不言而喻,那就為統治階級安定民心,穩定社會起到了有根有據,使得廣大民眾逆來順受找到了理論依據,這是一種愚民策略。

但我們不能怱視的一面,在穩定社會,在人與之間和諧共處起到了積極的一面。

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往往是一種傾向掩蓋著另一種傾向,如果兩種傾向不能同時去認真地認識,看待,那麼單從一方面去認識,去看待,你的論斷就是偏面的,錯誤的。

"孔孟之道"與佛教宣揚的"四大皆空,六根清靜"大有相同之處,皆是隨緣,順從,不與他人抗爭名利,使整個人類社會處於風平浪靜,和和美美之中。

"孔孟之道"是否能.桎梏人類社會的發展,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試想,整個人類都桎梏於"孔孟之道,無其它思想,認識,行為的存在,整個社會不是一成不變,永遠固守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嗎?整個人類社會不是一個僵死的社會嗎,還談什麼發展!

那麼,對"孔孟之道"是否可以拋之不用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孔孟之道俗已成規,在人們思想,意識,理念道義上已根深蒂固,不能棄而不用。試想,若人們皆不講仁義,道德,誠信……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

慶辛的是,今天的人們用辨證的唯物主義哲學觀及辨證的歷史觀對"孔孟之道"批判性地吸取其精華,棄之其糟粕,服務於"與時俱進"的社會,使得我們今天的社會蒸蒸日上,一日千里!在某種成度上"孔孟之道"得以昇華。我想"孔孟之道"永遠也不會過時。








聞聲36

孔孟之道害了中國兩千年。為什麼?一,改變了孔子重教思想和孟子君輕民重的論述。

二,對人民進行了愚民教育,我們看到的是無原則的忠和虛假的孝,父母去世,辭職三年,將屍體放在家裡幾年不入土,還有忍,禮,不犯上,墨守成規,維護封建制序。排斥其它學說,獨尊儒術,連探索新的世界都不行。醫學界想解剖屍體都要殺頭,女人更是失去自由,所以中國人變得沒創新鬥爭精神。而對入侵者還在談仁,義,愛,忍,和。

宋朝以後,歪風日盛,中華徹底變成最無能軟弱的國家。新文化運動的目地就是打倒孔家店。美國沒有孔孟之道,建國不過兩百年,為什麼這麼強大?因為他有創新思想和沒有舊的,落後的,反動的思想的約束。

抗日戰爭是靠孔孟思想指導打贏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