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宋朝是一个疑案丛生的半壁江山。宋朝300年有四大疑案分别为金匮之盟、斧声烛影、陈桥兵变、德诏自刎。此外还有狸猫换太子的传闻。这真是为《包青天》创造了完美的素材库。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包青天

其中金匮之盟,斧声烛影和德诏自刎都指向了一个人-----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兄终弟及的皇帝。因为自古以来的皇权更迭,都是父传子,正常来说,赵匡胤应该会传位给儿子赵德昭(也就是传说中的八贤王)。然而出人意料,赵匡胤死后,其弟晋王赵光义在没有遗诏的情况下自行登基为皇帝。这继位风波更是成了千古疑案。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宋太宗赵光义

斧声烛影、金匮之盟其实都是一回事

斧声烛影: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当夜,太祖驾崩,宋皇后让王继恩去叫秦王赵德芳来。但在这时,王继恩忽然叫道“晋王来了!”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对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此事非常蹊跷,当晚喝酒当晚宋太祖就驾崩了,怎么可能这么快?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斧声烛影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宋太祖赵匡胤

金匮之盟:赵光义继位后,为了向天下说明自己不是篡位,抛出了所谓的“金匮之盟”。即太祖太宗的母亲杜太后遗命要求赵匡胤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日后再传位給太祖儿子德芳。然而金匮之盟并不是继位当天就拿出来了,而是日后由赵普拿了出来。兄终弟及,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只有后来的金朝才会兄终弟及。赵光义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统,还分封太祖的儿子为皇子,以示金匮之盟的合法。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金匮之盟

宋太宗的种种迹象表明:他非法继位可能性非常之大。当时赵匡胤只有50岁,年富力强自信可以多活几年,所以没立太子。而宋太宗当时是晋王,掌管整个开封府,势力盘根错节,可能当时赵匡胤已经控制不了局面了,即使他想传位给儿子,赵光义也可以篡位登基。

宋太宗的抉择:皇位要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吗?

大局已经,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谋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终太宗一朝,却始终无法摆脱太祖的阴影。传位就是个难题,因为“金匮之盟”是他给自己留的障碍。赵普心知太宗心意,便说:“自古帝王传位乃是父传子,当年太祖已误,陛下今日还要再错吗?”为此,赵光义想了种种办法,来扫除自己儿子继位的障碍。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八贤王

,宋军打败,有大臣提议立德昭为帝,没想到宋太宗带伤返回,怒气冲冲地对侄子说:“待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德昭受到惊吓,当天自刎身亡。之后太宗的弟弟赵廷美也在逼迫中38岁便英年早逝。而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却因叔父赵廷美冤死而发疯。帝王家事,其中酸楚谁人知晓?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赵光义

经过上述内心熬煎的手段,太宗终于清除了将皇位传给儿子的障碍。宋朝的千秋大业以后都只能是太宗一脉继承皇位了。

然而你以为这就完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八贤王之死

靖康之耻,金朝却替宋太祖报了夺位之仇

赵光义登基150年后,金朝金太宗完颜晟攻破北宋皇城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徽宗儿子赵构在应天府即位。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宋高宗赵构

然而,赵构因为受到惊吓在也生不出儿子。而宋太宗的血脉只剩下赵构,无奈之下,赵构只好找到宋太祖七世孙赵昚,立为太子,以延续国祚,至南宋灭亡,皇帝全都是赵匡胤的后代。真是山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为天道,不可废也!

宋太宗不想把皇位给侄子,150年后金朝用靖康之耻替他做出了选择

偏安的南宋

你认为赵光义是篡位吗? (多选)
0
0%
篡位太明显了,而且很无能
0
0%
金匮之盟也许是真的呢
0
0%
宋朝军事无能的始祖,远不如赵匡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