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生运动:西汉太学生的壮举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生运动:西汉太学生的壮举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学生运动 吴涛

要说起历史上的学生运动,我们要先从学校说起。根据儒家文献记载,夏商周的时候国家已经办起了最高学府,还有着不同的名称,或者叫辟雍,或者叫成均,或者叫太学。但是,先秦时期的实际情况如何,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有清晰明确历史记载的是汉武帝时期所办起来的汉代太学。

汉武帝亲政之后不久,就从全国范围内征召贤良,其中就有董仲舒。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讲到,国家要想振兴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则在学校。于是董仲舒向皇帝提议应当建立太学。对于董仲舒的这个提议,汉武帝虽说接纳了,但并没有具体的举措来落实国家对于太学的建设。一直等到董仲舒的一个同门公孙弘当了负责国家文化事务的太常之后,太学才真正办起来。

汉代的太学,以培养政府官员为目标,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学生在学习期满以后,通过政府的考核就可以做官。汉武帝建太学之初,学校规模很有限,只有区区五十名学生。后来就不断扩张,汉昭帝时期扩充到一百人,汉宣帝时期扩充到二百人,汉元帝时期扩充到一千人。汉成帝时期还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扩招,有人对汉成帝说孔子个人所办的学校里还弟子三千呢,我们堂堂一个国家所办的学校竟然还不及孔子个人?汉成帝就把太学生的名额也扩充到三千。不过不久,国家财政就吃不消了。因为汉代的太学生不仅本人不向国家交纳钱粮,国家还要给他们一些生活补贴。至于学费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全免的。不久以后,就又恢复到了一千人的规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生运动:西汉太学生的壮举

汉代的太学里学习的都是各地举荐来的青年才俊,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自不必说。他们在太学里所学的都是儒家的典籍。这一点也很重要,先秦两汉时期的儒家,有着很高涨的参政热情。后世宋明的儒生一旦开始上课,无非就是讲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到底应该存天理还是灭人欲,到底如何才能成为圣人。但是汉代的儒生则不然,他们都在探索如何能实现太平盛世,如何能构建一个王道社会,理想国里的制度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因此,他们对现实政治高度关心。早在汉昭帝时期国家所召开的关于盐铁官营政策的讨论会上,儒生们就对汉武帝以来政府所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评。后世,更是有儒生不断对现实政治提出批评,并且直接参与到现实政治之中。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学生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

在汉代的交通体系之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高速通道,叫作驰道。驰道可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走的,只有皇帝的车仗或者经过皇帝特许的人才能通行。汉哀帝时期,有一次丞相孔光外出巡视途中允许下属在驰道上通行,这在当时绝对是违法的行为。负责监察京师百官的司隶校尉鲍宣发现以后,立即命令手下制止了孔光属下的违法行为,并且把他们的车马没收了。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岂能善罢甘休?朝廷的御史以冒犯丞相的名义弹劾鲍宣,而且试图去抓捕鲍宣的手下。鲍宣干脆关闭官邸大门,不让御史进入。这下就捅了更大的马蜂窝。鲍宣本人被以“大不敬”的罪名给抓到监狱里。这在当时可是死罪!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生运动:西汉太学生的壮举

鲍宣素以不畏权贵而闻名,就连上书皇帝也直言不讳。鲍宣的正直赢得了京城太学生们的爱戴。如今鲍宣被下狱,太学生自然不会坐视。当鲍宣要被判处死刑的消息传到太学的时候,有一个叫王咸的学生扯起了一面大旗高声喊道:“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一会儿功夫一千多太学生就聚集在一起。他们趁着丞相孔光上朝的时候拦住了孔光的车马,事情的起因就在孔光身上,而且是孔光有错在先。接着他们一起跑到皇宫门口请愿,上书皇帝要求释放鲍宣。此时的汉哀帝本身已经陷入到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学生运动,他也不禁被学生们的气势给震慑了。迫于舆论压力,汉哀帝只是判处鲍宣髡刑,也就是朝廷免费给他理发一次!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学生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救了鲍宣,而且也伸张了社会正义。通过这次学生运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具有很强的参政意识,并不是一群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他们也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很短时间内就聚集了一千多人。而且,他们都表现出了不畏强权的勇气,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丞相以及支持丞相的皇帝,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进行了勇敢的抗争。专制皇权在第一次面对学生运动的时候,采取了退让的政策。这当然和汉哀帝个人的性格有关,但也是因为专制皇权第一次面对学生运动,尚且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之后的皇帝就没那么好说话了,等候学生运动的就是皇权的屠刀,于是就有了党锢之祸。党锢之祸,我们就改天再讲了。

—————————————

野叟者,不误正业的大学历史老师,虽僻居荒野,但所讲并非野史。

这里没有高头讲章,也没有高深的论著。有的只是对历史的点滴采撷,对文化的一点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总会有趣,总是力图呈现出历史丰富的本来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