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美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中國傳統美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文/申弓 圖/網絡

感受滴水之恩 (隨筆)

申弓

這是發生在半個小時前的事。

夫人要求我找一塊模板,是那種用若干塊松木板釘鑲而成的,用途就不用在這裡說了,無非是用來做家裡那些瑣碎而又不能不做的事。這事吩咐下來已有三天了,今天到急用了才記起來。由於還未去要,被她數落那是理所當然的。數落的最後,就一句挺能剌傷人的話:“你是不把我的話當話了,一塊木板,都幾天了。”

“那還不是手到拿來的事?等著,某去去就來。”學著三國關老爺的話語,面對女人的數落,不能太當真,否則會後患無窮,輕則心情煩燥,重則雞飛蛋打。

去去就來,說得是輕鬆,按以往,文峰南路就有,隨便給幾元錢買一塊回來就行。可今天見鬼了,從新興路口一直走到尖山橋頭才找到一間介木廠。一問,沒有。在老闆的指引下,說在尖山鎮上有。具體在哪個位置,到了才知。便開著車往南,問過一兩間,都說沒有。其實也不是沒有,而是過時了,就是早已不做這種模板了。現在的建築要求高,人家都用鋼板或者合板的了,誰還用這老古董?

中國傳統美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口袋裡的電話又響了,不用看,也知道是她在催的了,接聽,果然:“你這去去就來,怎麼去了那麼久了。”是呀,從北到南,我都跑了十多公里了,就是找不到。可找不到回去就無法交差。往回開時,我轉到了西環路。我想,總會能找到的,可是,現在鋸木場少,而且人家也已不做這種生意了。到了新興路口不遠處,發現有一大堆的舊材料堆放在那裡,便拐了進來。舊料堆上都是閒置的木撐,架竹,舊模板倒也不少。可就沒有我所想要的那種。看看都是些合板,有一塊還真象我所要的那麼大,在找不到的情況下,估計這塊也能湊合,便往裡找人來問。公司的樓上出來一位女士,我便將模板舉起來說明來意,要求她賣給我。她說,不賣的。送塊給你吧。隨之手一揮。當然那個揮手的動作不怎麼雅,也不見得瀟灑,可在這時看來,那是挺獨有的一個動作,只可惜沒帶照相機,要不,我準會留下個千古難遇的好鏡頭了。

中國傳統美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雖然這麼,我還是作掏錢態。說多少收點吧。那手便又是一揮,“說不收就不收,拿走吧。”

匆忙之間,忘了看清那叫什麼公司了。

往回走時,那個不很雅的揮手總在眼前揮之不去,心裡就冒出個想法,有朝一日,人家來求到我,我也要那麼瀟灑一回!

中國傳統美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申弓,原名沈祖連,中國作協會員,廣西小小說學會會長。已出版小小說集《男人風景》《做一回上帝》等14部。曾獲得廣西文藝銅鼓獎、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作品入選《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成》《微型小說鑑賞辭典》《中國新文學大系》等國家大書。部分作品譯為外文發表到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併入選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大學教材,曾供職於欽州市文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