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在江南文化中贯穿的江南式审美,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古典生活。今天,今日君带你走进苏州,探寻江南生活的浪漫诗意。

苏州园林:看见时光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提起苏州,人们自然会想到“园林”。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时,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在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苏州园林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展现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因此,走进苏州园林便可“一站式”体验古代江南文人的生活。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园林凝聚的,是古代文人的生活理想和艺术品位。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对任何一座苏州园林来说,旅游的匆匆一瞥都是不够的。园林本身就是一个人造风景,它的价值本身,源自独具的匠心。而它的打开方式,是逛,而不是参观,是反反复复泡在里面,而不是匆匆一瞥。园林不光为眼睛建造风景,也为耳朵、鼻子等人的其他感官创造美的感受。为古时文人和今天慕名前来的游客创造与天、地、人沟通的条件与时机。苏州园林的正确打开方式,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心境去理解,去想象,去细细品味。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站在湖边的远香阁前,清风漾来,仿佛看见了园林主人在春天里邀约朋友坐在这里品茗聊天,闻四周的花香;曾有人坐在听雨轩里,在江南的雨夜里独自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品味寂寞;透过墙上各式凿空的窗户,在书房写作的父亲可以听到隔壁院子里女儿抚琴的琴声……苏州园林在游客心里形成的“江南印象”,是每位游客与造园家合奏出的独有共鸣。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多方胜景,咫尺山林”,这句话不仅是在说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更是在说打造园林的人的“匠心”。

苏州评弹:听见风景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小桥流水,茶馆密布的江南风土孕育了吴侬软语、弹唱说噱的评弹。悠悠的评弹音乐和声如金石的评话,与枕河人家、粉墙黛瓦融合成一幅有声有色的江南图景。

苏州的评弹被称为“最美的声音,可以听的风景”。

苏州城里大大小小的评弹书场在午饭后就开场了。评弹表演以双人评弹最为常见,一人拿三弦,一人拿琵琶,伴着音乐你一言我一语,时而打趣,时而抖个“包袱”,时而妙语连珠。用当地方言将金戈铁马和英雄豪杰的故事娓娓道来。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评弹中的音乐就好比电影里的配乐一样,其音调旋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吊着观众的胃口。听一个优秀的评弹演员所唱的评弹就好比看了一场电影大片。

每一次唱评弹,演员会根据台下观众的喜好反应来调整唱评弹的方式。这样一来,每一次的故事都是“新”的,这也就是评弹艺术的魅力所在。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对于习惯了“慢生活”的江南人来说,他们总喜欢在午后闲暇之际来到书场里,点上一壶茶,跟着评弹演员听一场熟悉的老故事。在故事精彩之处喝彩,在故事平淡之处打个小盹。无论是平素里的日场和夜场,还是年关节庆,书场里一声“开书了”,让江南市井充满生活气息。

吴侬软语,得益于江南水乡的富庶滋润,得益于江南文人的与世无争。

江南丝竹:触碰内心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灯月交辉》此曲描写元宵佳节人们舞龙玩灯,天上人间,明月与灯彩交相辉映,俨然一幅民俗风情画,活现眼前。

入夜,坐船沿古运河欣赏苏州夜景,领略了千年古城的柔美和精致。只听见一阵清丽优美的旋律从河岸边传来。是江南丝竹。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南地区的乐器合奏形式。“丝”“竹”指的是乐器的材质。“丝”代表弦鸣乐器,常见的有扬琴、二胡、琵琶、阮;“竹”代表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吹奏乐器,笛子、箫、笙这一类。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明末清初时,原本用来为昆曲伴奏的丝竹乐,从昆曲中独立出来,成为苏州地区的江南丝竹。

丝竹合奏,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丝竹更相和”的说法。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盛行文化“雅”风,民间一大批爱好音乐的文人雅士和技艺精湛的艺人乐工走到了一起,他们把民间小调或古曲进行即兴改变,逐渐形成了江南丝竹。江南丝竹的音乐团体分为两类:“乐班”是指职业艺人,“清客串”则是非职业爱好者组成,由此足见当时江南丝竹的盛行。对生活在江南的古人来说,丝竹乐是一项可供欣赏的艺术,更是一种可随时参与其中,与亲朋好友共同“把玩”的文化空间。难怪有人说江南丝竹是“玩”出来的而非“写”下来的音乐。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因而持各种乐器的人,要在一起奏出和谐之音,乐手们必须互相认可、信任和密切配合。丝竹的技法和风格当中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的深刻社会文化内涵——这其实也是江南的人文品格。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江南的慢生活里充满了文艺气息。古人把“江南”留在诗词、音乐、园林之中,表达他们对江南的喜爱与思考。而今,我们则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想象”解读出每个人心中的“江南”——笼罩在烟雨之中,浪漫而富有文人气。

园林、评弹与丝竹:想象江南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