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上合峰会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

习近平主席在祝酒辞中说,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

儒家文化发祥地。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

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

有很多相通之处。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重大活动中

国宴菜品历来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此次晚宴,将最具儒家文化味道的

孔府菜定为国宴主题。

晚宴菜品包括四菜一汤:

孔府一品八珍粥

孔府焦溜鱼

孔府神仙鸭

孔府酱烧牛肋排

孔府蔬菜

孔 府 宴 席

天下第一家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孔府菜始于公元前272年,孔府的历代成员,秉承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遗训,对菜肴的制作极为考究,要求不仅料精,细作,火候严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于变换调剂,应时新鲜。

孔府宴融合古今烹调技艺,汇聚南北饮食精华,在食料选择、菜肴烹饪、宴席设计、糕点制作以及饮食礼仪等诸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文明境界,尤以做工精细、善于调味、讲究盛器而著称,给人以雄浑尊严、华贵典雅、大味醇厚的感觉。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这次孔府菜的惊艳亮相,其实也是秉承了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遗训。为了保证所有上桌的菜品色香味俱佳,餐饮团队历时两个多月的研发新菜品,每一道菜都做到了极致。比如说孔府一品八珍粥,需要经过8个小时的炖煮外加2个小时的调试,共10个小时的工序才能完成这道菜,最终端到各国领导人面前。

虽然多次入选国宴用菜,事实上作为鲁菜中最重要的一支,如今的孔府菜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甚至很多海内外游客慕名来到曲阜旅游,点名品尝孔府菜。

01

“孔府一品锅”

天下第一家

最早是一道

以海参和鱼肚为原料

辅以鸡、鸭、豌豆、山药等

蒸制而成的汤菜

因食材多样、用料珍贵

清朝时期由皇帝赐名

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道

知名的宫廷菜肴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02

“一品豆腐”

天下第一家

鲜嫩爽滑、弹性十足

不仅可以单独成菜

还可以独立成席

刚一咬开外面的酥皮

里面雪白嫩滑的豆腐

就一溜烟地滑到了肚子里

令人回味无穷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03

“神仙鸭子”

天下第一家

做法复杂、要求严格

为了保证鸭子的鲜味

老辈厨师们用“燃香计时”的方法

精确掌握蒸制时间

恰好三炷香的烹制时限

使得鸭肉酥烂、入口浓郁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 诗礼银杏

  • 孔府菜的菜名很多,也很讲究,除常见的以外,还有一些含有历史寓意的菜名,即依古今某种典故命名,使人边食边回味,越思味越美。“诗礼银杏”菜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上合峰会刮起儒学风,“孔府菜”成新晋网红!

  • 这道菜是用孔庙诗礼堂前的银杏,加糖、蜜而制成的。故事出自《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章。孔子在庭院中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告诉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也”。后世在孔子故宅建诗礼堂,堂前的雌雄两株银杏树,均为宋朝时栽植。银杏树历千年之久,仍枝繁叶茂,春华秋实,留惠后人。以此果做菜,使人自然地回忆起孔子的诗礼遗训,也体现出孔府菜的文化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