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碩士在家啃老:當代大部分家長,正在親手培育著未來的悲劇

1

前幾天又被一則新聞讓我發現更大的世界。

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今天48歲的大衛,上海人,從小學霸,本科同濟大學,碩士讀的是加拿大滑鐵盧的工程碩士。

但自從6年前回國後,就沒有工作過,白天睡覺,晚上有遊戲,天天宅在家裡,靠著82歲的老媽給一點資助苟活。

他老媽,丁婆婆患有尿毒症,每週都要坐很遠的公交車去透析。

她勸兒子去工作,他卻死活不肯。一個月3500塊的退休金,除去2000多的醫療費,再養活兒子,生活可想而知。

48歲碩士在家啃老:當代大部分家長,正在親手培育著未來的悲劇

找了律師,但就算是勝訴,以此逼迫他工作,要是依然不肯,法院也沒辦法。

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而兒子更是說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把自己的種種不如意歸結到母親身上。

用了一輩子,把兒子培養成社會精英,竟是如此的結果。

真是讓人心酸。

丁阿婆那句“他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2

今年年初,北大留美學生,寫了萬字長文,控訴父母“過度關懷”,並且和父母的關係很差,12年春節不回家。

萬字長文裡,留學生王猛,講述了太多太多父母對自己的過度控制,本科畢業,步入社會格格不入。最終出國讀研學心理學。

父母一直不懂為什麼老揪著過去的事情不放。

面對周圍親戚的好奇,他們謊稱兒子春節太忙。

48歲碩士在家啃老:當代大部分家長,正在親手培育著未來的悲劇

圖片與內容無關

為什麼?

因為這個家庭的兒子,非常可憐。父母,也很無知。

在當代中國,竟還是絕非少數。

3

我有一個朋友,在他上小學的時候父母來上海打拼,從給比人洗衣服、磨豆腐開始。十幾年過去了,開了兩家店也買了房,小日子還不錯。

但我這個朋友就不是那樣了,也許是帶著某種劣根性,生活不檢點,什麼事都求他人,偶爾還有點小偷小摸。

更有甚者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他理直氣壯的說:父母的錢本來就是我的,我還努力幹嘛啊?

......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啃老卻沒有羞恥感呢?

有個年輕人答:

父母如果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有錢養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後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開心?

多可怕。啃老啃出正義感了。

48歲碩士在家啃老:當代大部分家長,正在親手培育著未來的悲劇

而這種心態,一定事出有因。

大多數家庭並不知道,父母糊里糊塗以為自己每天安心賺錢為孩子付出所有,自己就非常了不起,孩子要懂得感激。

而孩子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又無法衝破家庭帶來的牢籠。造成了一個雙輸的家庭。

也許孩子自身有問題。但作為家長,更應該深思的是這種巨嬰的成因。

48歲碩士在家啃老:當代大部分家長,正在親手培育著未來的悲劇

4

父母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包辦,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在養一個巨嬰。

說句難聽的,“成年而不自立”的人,似乎是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想想以愛的名義說:別的不用管,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孩子長達自然就獨立了”......

就造成了,城市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沒有一個孩子會一夜長大,“巨嬰”未來可能成為隱患。

8歲的時候不會繫鞋帶,20歲的時候該賺錢養活自己了,他卻學會了繫鞋帶。

48歲碩士在家啃老:當代大部分家長,正在親手培育著未來的悲劇

5

長沙一個29歲的男人,沒上初中,跟著父親做苦力。

嫌累,跑了。學理髮,被刁難。當服務員,沒力氣幹。玩具廠、製衣廠——被認為是小偷,被人打......

回到家玩手機,糖尿病的父親在搬磚,他就在玩手機。父親一怒之下,把他趕出家門。

於是去告狀,告父母不養之罪。

鄰居看了說:從小不讓他做事,現在不肯做事了。

——和那個海歸碩士一樣,被從小吃飯喂到嘴邊給害了。

6

做家長,真的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

其實那種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才是最無知最殘忍的。

無知孕育無知,痛苦帶來痛苦。

後代帶著脆弱偏激膽小怕承擔自卑等等問題,潛移默化的留給了他的下一代。

8歲時你不讓他自己系紅領節,18歲時你不讓他獨自處理麻煩,28歲你還給他錢買名牌、充遊戲,就難保他不會48歲依然在啃老。

你喂得了一時,你喂得了他一世嗎?

如何打破?很多人已經在嘗試了。父母不理解,距離他們遠一點,從宏觀的角度看問題,去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培養自己的獨立性。

有了這樣的獨立能力,他才不會在自己面對社會時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才不會遇到一次小失敗就一蹶不振,又逃回父母身邊求保護,求圈養。

就像一隻老鷹從不教小鷹飛翔,卻在成年後不由分說把它推下懸崖。

巨嬰不是一天養成的。

老鷹更不是。

是日積月累的培養造成的。

不要親手培養一個未來的悲劇故事,而且還不自知。

不過不要緊。

不過不要緊。

不過不要緊。

生育率在大幅下降,這是不可避免的,階層固化在加劇。忽略的問題,早晚有爆發的一天。

在痛苦的迭代中,產生了自我意識的孩子,需要付出多少才能逐漸修復自己內心的創口。

我很幸運我能有這樣的運氣和視野。

只有你願意放手,這才是給他最好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