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清晨,推开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大门,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闯入眼帘:远处,山色如黛;眼前,黑瓦白墙。

在这个名字充满诗情画意的村,有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正是她勾画出这美丽的画卷,让绿水青山重现。

她,就是大市村支部书记程桔,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中最年轻的女村支书、咸宁最年轻的大学生村支书、崇阳县建国以来首位全国人大代表。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党员生活》2018年第05期·下半月封面人物:程桔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家乡的召唤,无法拒绝的期待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大市村的村民崇树、崇山、崇河、崇桥、崇屋。380年的黄莲木、480年的柏树、1000年的榔树,触摸这些原生古木,仿佛时间停止了流逝;碧波荡漾的大市河上,1975年建成的“大市渡槽”石拱桥横跨70多米,没用一根钢筋,让人叹为观止;青翠的竹林深处,静静坐落着一间清嘉庆年间的老屋,300年的光影嵌进老屋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里,散发出独特的气质……这里还曾经因为出土国家瑰宝“商代饕餮纹青铜鼓”,震惊世界。

然而,得天独厚的大市村,却是“养在深山人未识”。眼看着周边的村子都逐渐富起来了,但三面环山、交通闭塞的大市村仍旧一穷二白。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大市村成了“空心村”,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贫穷、落后,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白霓镇党委政府和大市村“两委”干部的心头。

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2014年11月,是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日子。大市村虽有20多名党员,但6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5人。3名村干部掰着手指头,一边数一边唉声叹气:一个300多户人家的村子,竟然选不出一个村支书!

就在这样的关头,时任代理村支书庞自力想到了程桔。

程桔是一名90后大学生。2013年,她从华东交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了大城市广州,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当上了一名网页平面设计师。毕业时,她将党组织关系转到了大市村。谁知,这个无心之举却在庞自力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记。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程桔

一提程桔,老干部和老党员们纷纷附和:程桔的父亲程楚刚是村里有名的能人,靠着自己的努力,从木匠白手起家到成立建筑公司,作为村“名誉主任”的他,仍然心系村里的公益事业,常常捐款捐物;他们看着“桔子”长大,每次听她聊天,都觉得这个女娃有思路、有想法。

换届选举前一个月,得知程桔回家,庞自力和村干部闻讯赶来。本来做好了“三顾广州”的准备,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程桔却立马爽快地决定:回村竞选村支书。

经历了城市的洗礼,程桔对家乡父老和田园土地更加牵挂和向往。每次回到家乡,看着逐渐破败垮塌的祖宅和依旧一贫如洗的叔伯,程桔的心情都很沉重。就连去丽江旅行时,她都会不自觉地想:“家乡景色不比这儿差,为什么不能发展旅游?”

她想试一试。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程桔到村民家中走访

决定参选后,程桔在老干部的带领下进村入户,熟悉村情村貌,了解群众诉求。2014年11月,24岁的程桔对村民作出了三项承诺: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最终,她以票数第一当选为村主任,之后,又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用创意点亮乡村,化荒芜为神奇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白色衬衫、藏青牛仔裤、白色回力鞋、马尾辫,和普通女孩一样,程桔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因为农村蚊虫多,我不能穿短裙短裤,还因为我是村干部,穿着不能太时髦。”程桔笑着说。这几年,她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兑现诺言上,爱美之心已然顾不上,但她却把自己的美丽创意与美学设计不断输送给了热爱的家乡。

虽是本村人,但许多村民她不认识。怎么办?程桔利为自己设计了名片,挨家挨户“自我推荐”,没事就到五保户、贫困户或孤寡老人家里“唠嗑”。村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爱说爱笑阳光开朗的小丫头。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程桔与老人交流

面对百废待兴的大市村,程桔拿出在公司积累的设计经验,按照做项目方案的思路,详细整理了大市村发展的优势、劣势,为村里设计了“基础设施-产业-旅游”三步走发展规划。

大市村曾经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背靠山坳,面朝大市河,每到雨季就会被淹,不仅不能为村民服务,连村干部办公都困难。

为了尽快兑现第一个承诺,程桔开始规划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从前期踏勘、征求意见、寻找村庄的历史人文和未来定位,到确定总体设计风格、做手绘图等,因为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在程桔看来,这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建设中的新村委会

建设期间,听说缺乏资金,村里的挖机师傅、泥瓦匠、木匠都来竞标,他们垫付材料,垫付工钱,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挖土18万方,硬是把一座荒山铲平……

2017年10月,占地2000平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4000平米的活动广场拔地而起。整个村庄被恢弘大气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唤醒和点亮,它不仅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审美趣味,更提高了村民对村“两委”的认可和肯定。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与青春作伴,把美丽种在月山脚下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4月12日晚上9点,大市村蛙声一片,日月山上楠竹摇曳,只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依然灯火通明。这一天,程桔收到第二天将有暴雨的预警信息,于是连夜召集村干部商讨次日的安排。

开完会,住在村里的干部各自回家了,偌大的院子,只留下程桔和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每天平均步行一万多步的程桔,已经累瘫在床上。

夜深了,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声越来越急。

程桔放心不下,她给负责丁家湾道路拓宽工程的村干部王存勇发了一条短信,叮嘱他密切关注道路积水,以免大水冲毁了新挖的路基。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程桔骑着电动车从村里的主干道经过

1985年出生的王存勇原来在深圳打工,现如今被程桔“收编”为村“两委”干部,还在去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王存勇说,别看程书记平时大大咧咧和和气气,遇到事情时其实“蛮狠”。

有位村民承包村里的废弃小学,建了一家麻花厂。在拓宽入村道路时,麻花厂老板打着土地主意,想要征地拆迁补偿款,被程桔断然拒绝后,召集了十几个人,拿着锄头要将建好的路基挖掉。情急之下的程桔大喝一声:“这块地是村集体资产,我是当家人,该守住的要守住,你们要挖就从我身上挖过去!”麻花厂老板因为多年未给村里支付一分钱的租金而心虚,自此不再提补偿的事情。

这件事,让王存勇这个长期在外打工的青年心生敬意,并决心回到家乡。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程桔说,“当村干部真的很难”,被“微不足道”的繁杂琐事逼到抓狂、被气急败坏的农妇打到手臂破皮渗血、被取消低保资格的村民“告”到镇里,所有想到的和没想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每次看到大市渡槽上刻着的这句话,她都会重新燃起工作的热情。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大市渡槽

在镇里、县里、市里,干部们常常看到一个走路带风的年轻女孩的身影,手里拿着一摞规划方案。3年多来,大市村利用各类项目资金,修路架桥、加固河堤、建设茶园、引进光伏发电基地……2016年底,全村35户贫困户、106人全部脱贫摘帽,成为咸宁市首批精准扶贫出列村之一。

73岁的村民程国章曾在村里担任了25年的出纳,说到程桔,老人竖起了大拇指:“六任村书记都没有做到的事,没想到让她这个小丫头做成了。”

2017年,大市村有4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2位村名被确定为预备党员,6人中有4人是80后甚至90后,平均年龄不足30岁。这些“红领新青年”共同构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力军,他们为着同一个目标,在日月山下、大市河边,激荡青春的力量,绽放梦想的荣光。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这是程桔在湖北代表团会议上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共同的执念,先经营山水再卖风景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我们村自然风光优美,两岸青山夹绿水,像世外桃源一样。不仅出土过国宝级的殷商铜鼓,还有人工石拱渡槽‘月山长虹’和未开发的地下溶洞。”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有机会,程桔就会滔滔不绝地向别人介绍大市村,还不失时机地递上铜鼓的照片和简介。

说起发展乡村旅游,大市村村民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月山的潜山洞,相传是明末清初李自成通往九宫山的地下通道,作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早在2010年,大市村就引入了开发溶洞观光的项目,后来却搁置了。直到现在,村民嘴里还经常念叨“当时没有开发成功,可惜了”。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俯瞰大市村

“始于百姓需求,终于百姓满意。”尽管村民的心情非常迫切,但程桔有着自己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首先做好规划,先经营山水再卖风景。”每当村民问起旅游开发的事情,程桔都会不厌其烦地宣讲,大家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牛蛙养殖是大市村引进的最大投资项目,但牛蛙粪便和尸体气味浓烈,到了夏季,村民骑车路过都要蒙上口鼻。曾今如协奏曲般的蛙声也变成了噪音,村民对此怨声载道。尽管投资方一百个不情愿,程桔还是把他们请走了。去年,村里将牛蛙养殖基地改成了更加环保的“虾稻连作”的龙虾养殖基地,村民们拍手称快。

“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

受邀回母校时,程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其实,农村是个很广阔的舞台,在这里一样可以大有作为,一样能够实现“设计师”的梦想。

END

来源 | 《党员生活》2018年第05期·下半月,有删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