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3球勝東道主 葡萄牙補時遭扳平-世界盃看球筆記Day12

6月25日 A組 烏拉圭對俄羅斯

A組頭名之爭,烏拉圭早早鎖定勝局。提前出線的兩支球隊,在經歷三場小組賽後或許已意識到,自身的戰術體系尚未得到充分檢驗。

關鍵戰術點1:烏拉圭的球星與反擊,剋制俄羅斯的防守與速度

關鍵戰術點2:格洛溫缺陣導致俄羅斯缺乏向前推進能力

關鍵戰術點3:烏拉圭的442體系仍有待觀察

塔瓦雷斯對烏拉圭首發陣容做出五個人員輪換。卡塞雷斯、科茨、戈丁、拉克索爾特構成四後衛,中場則是南德斯、託雷拉,貝西諾、本坦庫爾的組合,只有鋒線的卡瓦尼和蘇亞雷斯雷打不動。

俄羅斯更換了三名首發,兩個邊後衛派出斯莫爾尼科夫和庫德里亞肖夫,中場核心格洛溫被安排輪休,頂替他的是大米蘭丘克。切爾夫索夫4231的基本陣型保持不變。

東道主開場後,主要圍繞高中鋒久巴展開進攻。他們兩種基本的推進方式,一是長傳直接找久巴,由其將球拿住後,再組織攻勢;二是過中場後快速分邊,儘量形成傳中。

俄羅斯採用這種推進策略的另一用意,是儘量避免中後場的傳控失誤,防止擅於反擊的對手找到機會。但他們的第一個丟球,根源正是中場一次糟糕的回傳,使烏拉圭贏得禁區線上的任意球。而在任意球防守中,又被對手輕鬆拆掉人牆。

烏拉圭的442,在中場採用了菱形站位。貝西諾拖後,本坦庫爾突前,兩個邊前衛相對靠近中間,但兩個邊後衛有時前壓幅度很大,構成球隊一種主要的推進方式。相對而言,烏拉圭的中路滲透不算很多。他們的另一種推進方式是,通過中場就快速把球交給兩個前鋒。

蘇亞雷斯和卡瓦尼處於俄羅斯後腰和兩個中後衛之間,既負責關鍵一傳又直接威脅球門,同時也經常嘗試彼此的撞牆式二過一。相對來說,卡瓦尼活動範圍更大,參與進攻組織更多,蘇亞雷斯則更多會向對方防線身後進行穿插。

在上半場的進攻中,烏拉圭經常利用兩大前鋒的個人能力做文章。面對俄羅斯這種中場攔截能力有限、中後衛速度偏慢的對手,這種打法頗為實用。即使不能直接創造出機會,但他們的頻繁拿球製造對手犯規,增加了球隊獲得定位球的次數。烏拉圭的第二個進球當然不乏偶然成分,但和這種踢法也有一定關係。

俄羅斯在丟球之後始終找不到辦法,依然利用邊路衝擊和起高球來尋找突破口。核心原因是,在格洛溫沒有出場的情況下,球隊基本失去了向前推進的能力。此外,俄羅斯的進攻節奏缺少變化,所有狀態下基本上按照一個速度推進,除去久巴的頭球和後場長傳之外再無兩點。

在東道主整體前壓時,烏拉圭的反擊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甚至用一兩腳傳球就能打到對方身後,獲得了幾次破門良機。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的速度劣勢暴露無遺。他們的防線很容易被突破,斯莫爾尼科夫就是這樣兩黃變一紅被罰下。這導致本來輪休的費爾南德斯不得不再次出場。

兩球落後又少打一人,俄羅斯打得依然頑強。他們的頑強不僅體現在跑動和拼搶積極,更重要的是主教練不斷加強進攻力量。下半場先是換上向前能力更強的庫賈耶夫,之後又用前鋒斯莫洛夫換下前腰米蘭丘克,陣型變成432。

俄羅斯下半場加強了中前場逼搶,幾次獲得不錯的進攻發起位置。向前推進的時候,他們的右路非常活躍。薩梅多夫內收中路後,費爾南德斯助攻幅度很大,球隊主要的進攻都從這一邊策劃。由於久巴這一橋頭堡的存在,俄羅斯得以把戰線直接推進到烏拉圭的禁區附近,雖未破門但讓對手始終不能放鬆。

進入到淘汰賽階段,俄羅斯的後防以及中場問題可能都會繼續顯現,但久巴確實是每個對手不能輕視的角色。而面對烏拉圭的完敗,也應該使得東道主提前做出針對性準備。

烏拉圭小組賽三戰三勝不失一球,狀態也在逐漸上升,但他們的踢法面對強隊仍有待觀察。從一個角度講,依託強悍的中後衛以及鋒線二人組,烏拉圭可以用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打反擊,任誰也不好對付。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烏拉圭邊路的攻防能力和中場的攔截能力,這兩大他們442戰術體系中的關鍵點,面對這樣三個小組賽對手,未必能看出好壞高低。

6月26日 B組 葡萄牙對伊朗

涉及B組頭名和出線的關鍵戰役,奎羅茲遇上自己的祖國。一場一波三折的較量之後,伊朗終究沒能創造奇蹟。

關鍵戰術點1:誇雷斯馬出場讓葡萄牙找到有效推進方式

關鍵戰術點2:伊朗良好的整體作戰能力

關鍵戰術點3:伊朗缺乏向前輸送的手段

桑托斯對首發陣容做出重要調整,阿德里安-席爾瓦換下穆蒂尼奧出現在中場中路,誇雷斯馬頂替B-席爾瓦出任右邊鋒,前兩場表現不佳的格德斯坐上替補席,安德烈-席爾瓦獲得先發機會。奎羅茲依然以4231出戰,最重要的變化是賈漢巴赫什重新回到主力陣容。

雖然此前有葡萄牙變陣433的呼聲,但從實際站位看,他們多數時候還是保持了前兩場使用的442陣型。但這是一個兩邊不對稱的442,左邊前衛馬里奧會經常來到中路,充當前腰角色,左後衛格雷多大舉壓上,經常在這一側活動的C羅有時會拉邊回撤幫助銜接。

右邊前衛誇雷斯馬是傳統邊路球員的站位和踢法,這使右後衛塞德里克的助攻幅度不大。

由於葡萄牙要爭小組第一,而伊朗目標出線,兩支球隊的踢法相較之前更為開放。葡萄牙開場陣線靠上,節奏提得較快,伊朗也不像對壘西班牙時那樣收縮。這意味著雙方都獲得了更多的進攻空間。開場前20分鐘,葡萄牙有大量射門,伊朗也找到了一些反擊機會。

葡萄牙進攻的重要變化,是增加了邊路的起球傳中。這和誇雷斯馬的出場有關,也和更像中鋒的安德烈-席爾瓦頂替不是中鋒的格德斯上陣有關。這種變化讓葡萄牙在面對伊朗防守的541陣型時,雖然中路滲透機會不多,但能通過邊路持續的輸送製造對方防線的混亂並險些破門。

伊朗控球時經常遭遇葡萄牙的前場逼搶,這種策略是針對伊朗中後場糟糕的出球能力,讓他們被迫大腳把球開到前場,從而輕易地丟失球權。但在葡萄牙由守轉攻時,伊朗的中場攔截不差,他們的很多反擊就是由此而來。當然,這也是因為葡萄牙陣線前壓之後,中場只有卡瓦略一人保護,中場和後防兩條線中間空當較大。

伊朗的反擊組織頗具簡練之美感,從反擊發起到攻到葡萄牙的危險區域,往往只用兩三腳傳球。阿茲蒙在反擊中作用明顯,居中的策應分球以及在無球狀態下的跑位,都展現了超越前兩場的狀態。

上半場後半段,伊朗的防守站位、距離保持都逐漸恢復到嚴絲合縫的水準,葡萄牙愈發不容易陣地戰中找到機會。桑托斯先是讓馬里奧和誇雷斯馬嘗試換位,然後又讓誇雷斯馬從邊路靠近肋部,球隊陣型也更接近433。在一番變化後,誇雷斯馬通過隊友做球切到內側,用標誌性的外腳背射門打進一球。進球當然精彩,但主帥背後的調整也不容忽視。

下半場伊始,伊朗在肋部的防守再次出現問題,被C羅輕易獲得內切空間並贏得點球,好在門將力保球門不失。伊朗隨即加強攻勢,利用兇狠的前場逼搶斷球后,快速從邊路形成威脅。

但縱觀下半場前半段雙方的攻防拉鋸,伊朗不擅於從中後場組織發起進攻的問題仍在困擾著他們。這使得球隊多數時候只能通過並不準確的大腳長球,或者邊路過頂直塞,一下打到對方後場,然後依靠速度和拼搶再去爭奪球權。雖然也偶有威脅,但既耗費體能又效率不高。

在伊朗試圖大舉壓上取得進球時,葡萄牙並沒有抓住機會打出高質量的反擊。其一是伊朗兇狠的剷搶影響了對方的節奏,其二是桑托斯的換人都是以確保球權控制,而不是提升反擊速度為目的,確有過於保守之嫌。

奎羅茲的換人則全在加強進攻力量,戈多什和安薩里法德先後登場。但由於解決不了向前輸送的問題,伊朗只能儘量利用一切機會把球打到禁區,甚至連剛過半場的任意球都要選擇衝吊,門將的麒麟臂自然也有所施展。但就是憑藉這種簡單粗暴的進攻方式,伊朗都能扳平比分,甚至還差點絕殺葡萄牙。戰術分析之外,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們的韌性。

本場比賽雖不乏爭議之元素,但貢獻了頗多值得分析的戰術要點。伊朗的韌性和鬥志已被反覆提及,但其背後一正一反兩大因素卻不應被忽視。

正面因素是伊朗良好的整體性。防守端嚴謹的站位,對於各條線之間距離的控制,絕非“鐵桶陣”所能概括。進攻端能夠充分執行教練的部署,用有限的戰術手段去儘量實現戰略目標,故而可以給強大的對手帶來壓力。

反面因素是伊朗向前推進能力的不足。這一不足主要源於其中後場糟糕的出球能力,之前已有提及,這和世界足壇發展的大趨勢背道而馳。所以儘管擁有多名旅歐的前場名將,但球隊沒有找到很好的把球輸送給他們的辦法。頻頻開大腳雖有搏命的原因,卻著實反映了伊朗進攻端的乏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