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猛于虎

送孩子回家的路上,偶遇一位温柔得体的女强人朋友,她略有心事的样子。

唠叨猛于虎

朋友整天忙于事业,并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当然也不会有太多精力逼迫他学习,晚上回家太迟孩子已睡,会默默检查一下他的作业。孩子爸是业务精英,也算是开朗开明之人。学校是一般的公立小学,学习任务并不繁重。在医生的细细问询下,究其根源:过度唠叨成了罪魁祸首。

朋友一声叹息,孩子大部分生活都仰仗爷爷奶奶照看。爷爷极有主见,奶奶极爱唠叨,并且意见相左。就吃饭而言,爷爷让吃米饭,奶奶让吃馒头,孩子不想吃不行,吃少了也要说几句,吃多了还唠叨。奶奶让先吃饭,爷爷让先写作业;爷爷让出去玩儿,奶奶让听音乐。总之,,孩子一回家耳边就像开了真人留声机。

“*宝,来吃水果”

“多吃饭,多吃青菜能长高,多吃肉长力气”

“*宝,快去写作业”

“*宝,来,加件衣服”

“宝儿,喝杯牛奶”

“不要玩儿了,快看书”

“快刷牙”

“不要看书了,快上床”

爷爷奶奶动辄会因为少吃一口饭,晚睡一会儿互怼几声,各种生活小事都要争执几句,大讲一番道理,然后回过头来继续按自己糊涂的方法来做絮叨教育。

唠叨猛于虎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经历过爱的唠叨,虽烦恼也受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过分的唠叨也会让人感到窒息,尤其会对心智发育不完善的孩子造成心理困扰和行为干扰。每天生活在如此关怀备至、温暖如火的家里,会不会很烦躁?会不会很崩溃?会不会想要夺门而出?

对于一个八九的孩子来说,每天在爱的噪音中生活,做任何事情都有长者如影随形地跟在后面嗡嗡嗡,烦闷却无处可逃。吃什么都被教育,做什么都被盯着,想什么都被打断,把一颗幼小敏感的心逼到躯体的最角落,紧张应对来自不同教养者的无数个指挥棒,所有的视听想都用来顾及外部世界,无法自我认定自我判断,无法宽容内在哭泣。他的压抑释放到手上,就不停的转手腕;他的紧张释放到脖颈,就不自觉的扭动脖子;他的压力释放到眼睛上,就频繁的眨眼睛。

可怜的孩子,不自觉的抽动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不自知的病因加重了内心的负担,在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里郁郁寡欢。他以为学习好,就能争得长辈的宠爱,殊不知爱的牢笼会密不透风;他以为听祖父母的话,就会相安无事,却不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独一无二的个体。他克制了自己,宠坏了大人,失却了笑脸。

任何以爱为名过度干涉他人的行为自由,都有害。

任何冠之以“为你好”强行扰乱他人的思想独立,都有罪。

唠叨猛于虎

如果说唠叨猛于虎,那么正确适度的爱可以治愈世间一切心理顽症。

我的这位妈妈朋友果断回归家庭,剥离对公婆的依赖,让爷爷奶奶搬到另一套房子里面居住让他们安享晚年。对于孩子,她自己亲接亲送亲守候。不露声色的陪伴,润物无声的管教,周未假期就驻足户外,放心欢跑开怀大笑。她极力配合着医生,放轻松再放轻松,他儿子的病情开始慢慢好转。

养育孩子,请微眯双眼半睁半闭,只需内心警醒;陪伴孩子,请闭上嘴巴停止说教,让他成为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