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店,书店,酒吧,咖啡店,毁掉文艺青年的四种梦想

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我的梦想是通过炒股赚钱,我买了几百万的股票,赚了几十万的利润,虽然现在股市暴跌,但是我的利润还在,真的很幸运,虽然我的本金都亏掉了。每个文艺青年或许也都有梦想,而他们的梦想往往比我炒股赚钱这个梦想还不靠谱,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毁掉文艺青年的四种创业,分别是:开花店、开书店、开酒吧、开咖啡店。

这四种创业就很像一些人嘴上说的爱情,据说爱情可以从一而终可以爱的死去活来,但见过的真不多。这四种创业也是如此,试想一个文艺青年坐在这些店中央,闲来无事跟人聊聊天,生活的洒脱又写意,但是我认识的朋友中没几年就关店倒闭的多,能够做的风生水起的少之又少。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下原因。

花店 很多文艺青年想到花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置身于花团锦簇之中,给每一个来的客人包装着鲜花,销售出一束花的同时,也传递出了一份美丽的心情。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花店的本质是销售什么?销售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听起来很虚,但是如果你无法传递这种生活态度,你就吸引不来忠实顾客,仅仅是卖花,这是典型的重资产的思维。

花店最大头的两块成本,一是店面租金,二是花的损耗费。那么轻资产的做法应该是如何的?可以借力打力,跟其它业态合作,比如做店中店来降低自己的店面租金成本。而损耗费则完全可以采用线上预定的方式来降低,比如我给太太订了那种每个月定期送花上门的服务,管她需要不需要呢,万一哪个月蒙对了她的生日呢,坏了,暴露了我的健忘症了。所以

做好一家花店我认为有三点非常重要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利用线上降低损耗,还有第三点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粘性。比如有条件的花店,会做一些花艺课堂,即可以收课时费,又顺道把花卖了出去。这三点是所有开花店的人,都需要深思的三个命题。

花店,书店,酒吧,咖啡店,毁掉文艺青年的四种梦想

书店 曾几何时,书店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比如我印象中的席殊书屋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原因是被电商的冲击,书店的价格优势不在,只能慢慢消失。当时我不无心痛地说:一个没有书店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一个没有书店的商场,则全是物欲。万万没想到,物极必反,现在书店又活了过来。现在如果那个商场不标配个书店,就真的是low到了极致。我们随处可见的服装大品牌例外创始人创立的方所、以大导演名字命名来自于香港的库布里克,发迹于重庆的西西弗书店,飞马旅投资的言几又,文艺小资圣地苏州崛起的猫的天空之城,知名文化人许知远创立的单向街,海派书店代表的钟书阁,台湾文化创意的诚品书店,正在被资本追逐,也正在成为都市文化人的心灵栖息地。

我去很多书店签售,看到几乎所有的书店都是以书店为核心,多种业态组合的经营模式,我在广州购书中心看到,不仅有咖啡店,还是餐厅,日均人流量超过五万人。很多人周末一头扎进书店吃喝拉撒,甚至睡都在里面解决了。现在书店越来越重视两个问题,一是读者滞留在书店的时间,二是商业的转化率。

前者决定了书店一定要成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比如名家签售、演讲、沙龙、论坛等等。后者决定了书店一定是多种经营战略,只要跟文化活动相关的周边都要跟上,才能站稳脚跟。现在大型的商业Mall本质是打着商业的旗号做餐饮,而书店则是打着书店的旗号做商业。我在言几又曾经看到他们甚至做了一个气味图书馆来销售香水,真是人有多大胆,书有多大产。毕竟在这个能有心情去实体店买本书的人,根本就不在乎顺手买个袋子,顺手买杯咖啡,顺手买只笔……顺手这个词,是书店经营者们应该好好考虑的一个动作。

花店,书店,酒吧,咖啡店,毁掉文艺青年的四种梦想

酒吧 我年轻的时候去的酒吧基本上是两类,一类是动的,蹦迪的那种,据说现在叫甩手。另一类是静的,主要是喝酒聊天听听音乐。我现在经常分不清楚酒吧和餐厅,比如各地很火的胡桃里,音乐大起来聊天基本靠吼。酒吧本质上,是提供了茶余饭后的一种疯狂空间,喜欢安静的都去咖啡厅了,但是静不下来的人总要找个地方去疯狂下,酒吧自然就成了放纵和休闲的代名词。跟花店和书店不同,酒吧更侧重于社交属性,因此如何引发大家在灯红酒绿中的社交行为,是很考验酒吧主人的能力的,毕竟不是每个酒吧都叫天上人间。

酒吧的地理位置、调酒师水平、驻店歌手的调性,这些要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在社交这件事上下功夫,这是酒吧需要向餐厅学习的地方。我不喜欢餐厅酒吧化,但是我喜欢酒吧餐厅化,比如胡桃里那块花钱就能上的大屏幕,能有几个酒吧想过也整一块呢?

花店,书店,酒吧,咖啡店,毁掉文艺青年的四种梦想

咖啡店 我朋友里做咖啡店的人非常多,在做不下去的时候都会感叹一声:不是每家咖啡店都是星巴克啊。但是也有很多咖啡店做的不错啊,比如漫咖啡、猫屎、上岛和雕刻时光等。星巴克的文化是力图打造第三生活空间,也就是除了家和上班的单位,可以有一个让人静静的地方。咖啡店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星巴克给出的答案是,一个都市人身心疲惫的时候,可以随时驻足的地方。因此咖啡店里的咖啡并不是主体,而是提供一个随时可以停泊的港口。

但正如我那些朋友说的,并不是所有的咖啡店都可以有星巴克这份底气,随时在寸土寸金的商圈找个地方做生意。因此现在很多的咖啡店创业者,纷纷抓住了网红这条路子来吸引同类。快手、抖音等短视频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把自己做成品牌,是最好的营销路径。在这种浮躁的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大家需要另类英雄,打破常规而又给别人提供理想的希望。做咖啡店的人本身就具备这种属性,因此每个开咖啡店的人,其实运营的都不是咖啡店本身,而是自己,自己的生活态度就是一家咖啡店的气质来源。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加盟一个成熟品牌来的自由自在。

花店,书店,酒吧,咖啡店,毁掉文艺青年的四种梦想

花店、书店、酒吧、咖啡店,虽然是毁掉文艺青年的四种创业姿势,但依然是充满生机的四种创业方向,只是他们更需要创业者的创新姿态,而不仅仅是一份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