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的天使不好当 让孩子远离儿童心身疾病应多倾听

彼此的天使不好当 让孩子远离儿童心身疾病应多倾听

4月23日,一位妈妈与孩子们在山东省烟台市当当阅界书店读书。

(唐克/人民图片)

考试季刚过,我们又迎来了亲子好时光。我们常说家庭的中心是孩子,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很多家长让孩子马不停蹄地学习各种知识,就怕学晚了一点会错过什么。父母很拼也很累,回家还要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但孩子不一定长成想象的样子……当我们放慢脚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或许父母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女生)是怎么说的。

一、需要自由

女生小时候都非常乖巧、听话,常常是大人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似乎那时候的女生没有自己的主见,钢琴、书法、跳舞、画画等等,只要是大人喜欢的,女生都会去学。可随着女孩子们的成长,她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空间,做事情不用大人来催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什么学什么。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兴趣真的占学习成绩的很大一部分,你们愿意给女生选择的自由吗?大人往往在女生准备写作业的时候叫她们去弹琴,刚弹了会琴又开饭了,这样就破坏了孩子们自己的计划呀。如果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怎么能够做好事情呢?

二、期待“民主”

大人们总把女生当成冷、热、饱、饿都不知道的小婴儿。有时候孩子说热,大人不相信;说饱,大人却觉得不可能。孩子们其实都知道自己身体上的感觉,可通常大人却说:“不可能,我都不热,你怎么都会热呢?”所以才会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还有一种饿,是“来,再吃一口,一口、两口……”。女孩子需要民主,如果她说的是对的,请爸爸妈妈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吧。

三、期待信任

关于学习,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上演家庭伦理剧,不做作业的时候母慈子孝,打开作业后“鸡飞狗跳”。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犯错误,但当孩子表明会改正的时候,为什么家长不相信呢?家长们常常不是哄,就是冷嘲热讽,甚至有家长说“这种德性是不会改的”。也许这么几个字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有时候,家长也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才是最好的,自己家的孩子样样不好。请相信我们,不要对比,每个人都是唯一的,有着自己不同的才华和优缺点。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态度会给女生,尤其是内向的女生巨大的伤害,我们需要的是鼓励和信任,我们是爸爸妈妈们的小天使呀。

儿童不可避免心身疾病。儿童常见的心身疾病主要有消化性溃疡、厌食、腹泻、便秘、支气管哮喘、遗尿、多动症、抽动障碍、性早熟、偏头痛、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发生的主要或部分原因与情绪因素影响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多种情绪因素往往影响自主神经所支配的某一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研究已发现,在心身疾病引起的心理生理障碍中,确实存在明显的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而长期的应激状态,如考试的应激、无意识冲击、遭到威胁、恐吓或受敌视、不被认可的体验,甚至情绪低落和暴怒等,都是刺激发病的主要因素。

在临床上,儿童多动症、抽动障碍、无器质病变消化道疾患、儿童性早熟、不明原因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儿童自杀报道也不鲜见……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我们局限于关注儿童吃喝拉撒和疾病等的外在表现,是否已足够?

具体来说,科学研究表明,各种外界的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经过中枢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可转变为生理因素进而引起躯体组织结构的损害。首先出现的是情绪反应,比如焦虑、愤怒、悲伤等,同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素分泌增加,导致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减弱、新陈代谢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变化。这种变化对有效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调动机体在心理因素刺激下转入应激状态,全力应付外界环境的恶劣影响。但是,如果情绪反应因某种原因而被压抑,或反应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会改变自主神经功能,发生内脏器官相应病变,进而发生疾病。

爸爸妈妈们,当孩子慢慢长大,学习和生活会带给他们很大的改变,多些沟通,给点信任,留点空间,相信孩子们将会越来越棒,他们也会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关爱儿童,请注意倾听儿童心声。

“达医晓护”供稿

彼此的天使不好当 让孩子远离儿童心身疾病应多倾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