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跟孫中山首次會面,給孫做出四個字的評價,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在中國近代史上,湧現出了一大批實業救國的民族資本家,張謇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張謇這個實幹家,他所創辦的棉紗廠跟輪船廠,曾一度將外國的商品擠出了中國的市場,但是隨著一戰的結束,西方列強捲土重來,他的工廠大多破產倒閉,走向了衰落。

張謇跟孫中山首次會面,給孫做出四個字的評價,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張謇雖然是一個商人,但是他一直在探索救國救命的道路,他晚年的時候,是中國立憲運動的領袖,在看到實業救國並不能挽救中國之後,又選擇了教育救國,雖然他的救國運動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的一生都在為挽救中國而奔走,可以說,張謇是中國近代一個難得的、有良知的民族資本家。

張謇跟孫中山首次會面,給孫做出四個字的評價,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辛亥革命爆發後,張謇很快放棄了立憲救國的理念,跟康有為劃清了界限,減掉了鞭子,在他看來,孫中山的革命道路或許能挽救中國,因此來到了孫中山那,準備投靠孫中山,但是在僅僅第一次會面之後,張謇就毅然離開了孫中山,從此跟孫中山再也沒有任何交集,而是投到了袁世凱的麾下,這究竟是為何呢?

張謇跟孫中山首次會面,給孫做出四個字的評價,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跟孫中山會面完了後,張謇對孫中山的評價只有四個字,那就是:

不知崖畔。“ 崖”即“邊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孫中山把一切問題想的太簡單,太理想,他以為僅憑一場形式上的革命就能救中國,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政令來南京成都出不了,何談救國,做為實幹家的張謇,深刻的知道,袁世凱此人雖然說的少,但是做的多,張謇也更願意跟有實力並且務實的袁世凱共事,根據後來事情的發展,張謇所說的話還是真的很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