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歲的袁世凱解決的朝鮮甲申政變

處理甲申政變,袁世凱功居首位。雖然李鴻章對他自作主張的行為有些不滿,但對他辦事能力還是非常認可的。

那時候袁世凱可說是英姿勃發,胸懷大志。韓王李熙盛情請他在王宮的偏殿里居住,代為管理一切軍政要務。這年,袁世凱26歲,雖然精力旺盛,判斷力準確,但畢竟年輕氣盛,與他的上司李鴻章難免有些矛盾。

袁世凱成功地處理了兩場政變,對於朝鮮的局勢可說比李鴻章更清楚,但李鴻章對於國際大勢瞭解得更清楚。袁世凱根據自己的“基層工作經驗”,向李鴻章提出一個“激進”的建議:他請求增派大量清軍進入朝鮮,全面接管朝鮮的一切事務,以打消日俄的妄想。換句話說,袁世凱的意思是讓朝鮮變成中國的一個行省。

袁世凱還總結道:“示以必戰,則和局可成;示以為和,則戰事必開。”看到這句話,我們不得不說袁世凱對日本人頗為了解,跟日本人對著幹,他們反而敬重你、怕你,但如果向他們搖尾乞憐,他們只會侵略得更快。

然而,當時中國是四面楚歌,和法國的戰爭正打得不可開交。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拒絕採納袁世凱的建議也可以理解,李鴻章不想這麼快和日本人翻臉。

袁世凱雖然做事相當果斷,但是處理與上司和同事的關係卻不是那麼成熟。比如,袁世凱在平定甲申叛亂後,為了安撫被親日派殺害的朝鮮大臣家屬,居然挪用清軍的軍餉,還向李鴻章申請撥款填上這筆開銷。李鴻章收到袁世凱的信,暴跳起來,回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狠狠地把袁世凱批了一頓,讓他自己填補漏洞。

剛剛出完風頭,黴運接踵而至。惹惱了李鴻章不算,許多同僚,包括頂頭上司吳兆有也看不慣他。袁世凱自恃功高,經常“自作主張”,而且把權力抓得很緊。吳兆有非常惱火,給李鴻章寫信揭發袁世凱的“種種劣行”,比如蓄養軍妓、販賣煙土(鴉片)、貪汙受賄。

這些罪行基本是誣告,後來經過調查發現,袁世凱並沒有蓄養官妓、販賣煙土的行為,至於自作主張倒可能是事實,但也是以維護清廷的利益為前提。

張謇對袁世凱也很不滿。張謇是個非常有操守的儒家學者,曾經當過袁世凱的老師,在中國傳統意識裡,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這袁世凱呢,個性張揚,精幹的時候非常精幹,但有時候也很傻很天真。他最開始尊敬地稱呼張謇為“老師”、“先生”,後來混熟之後居然稱呼他為“張翁”,到最後自恃自己了不起竟然稱呼昔日的老師為“老兄”。張謇比袁世凱大6歲,論年齡,稱呼老兄是一點也不錯的,但他們之間有師生關係啊!袁世凱不喜歡那些禮儀客套,但張謇在乎這個啊!

張謇聯合幾個德高望重的老儒聯名給袁世凱寫了一封公開信,指責袁世凱不學無術,目無尊長,缺乏修養。袁世凱也是牛脾氣,看到這份公開信,火冒三丈,當即宣佈和張謇絕交。

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日本政府給清廷施壓,認為袁世凱是挑起中日矛盾的禍端,要求對袁世凱進行嚴懲。那時,清政府辦事還行,他們派人到朝鮮調查,袁世凱早已準備好相關的材料,調查團最後認定袁世凱無罪。由於證據確鑿,日本方面也無可奈何,接受一些小額賠款了事。這一回合,日本人輸得很徹底,袁世凱是贏家。

雖然度過難關,但袁世凱對朝廷和官場都極為失望,那一腔熱血沸騰的報國理想現在變得疲軟又糾結。就這這時,袁世凱的母親牛氏聽說兒子身在朝鮮處境危險,嚇出了大病,要袁世凱趕快回家。此時,袁世凱處於矛盾的漩渦,感覺處處不能自由發揮,也決定回去休養一段時間。

袁世凱向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澄請假,吳大澄知道袁世凱的才幹,對他頗為欣賞,送別之時感慨萬千。同時丁汝昌臨別時誇讚袁世凱:“功成退歸,君捨得開,走得出,偉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