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东成红木的新中式品牌“文宋”,其灵感来自两首词

《都说东成红木的新中式家具品牌“文宋”,其灵感来自两首词》

——原题为:《在苏轼之前和之后各有一首词,可代表宋词之美》

宋词之美,在于意境。

你读宋词,可比读画。画中有动有静,心情起起伏伏,是为读宋之妙。但总不能完全体味宋词之全部,因为缺少了古典音乐之伴,更缺失了文人之“灵肉”高度统一之境界。

都说东成红木的新中式品牌“文宋”,其灵感来自两首词​历史学家们评论宋朝,认为宋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说宋朝时期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民富足的朝代,为什么其宋词多有忧伤难掩之感呢(当然是苏东坡之前)?

如果用一些关键字来表述宋词,则有:“梦、楼台、酒、帘、春恨、落花、燕、微雨、年岁、罗衣(绮)、琵琶、弦、明月、彩云、孤独、歌、妓”等。

如果把上述这些关键字组合一下,就是有一首代表作——晏几道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歌妓的名字)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各位可以对照上面两段文字,是不是把关键词串起来就是一首词?或许你说,其它词怎么样?其它词如果把上述的关键词去掉,所有的词都不成立了,当然除了苏东坡。

当然,除了以上的关键词,还有下列的关键词是宋朝词人所爱用的,比如:“江南、离人、书、雁、鱼、画、远山、红烛、泪、杨柳、桃花、扇、秋草、夕阳、花笺……”各位热爱“宋词”的朋友可以对表一下笔者的观点,看如果抽掉这些关键词,宋词就没了骨骼,立不起来了。
都说东成红木的新中式品牌“文宋”,其灵感来自两首词

第二首的代表词,当然来自于苏东坡,是哪一首呢?《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为什么选这一首作为不同的词作代表?虽然也用了“雨,春风、酒”等关键词,可是立意之高下,意境之美妙是其它感伤的词所不一样的。很多人评论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可以肯定的是苏轼词扩大了词境。

以这首词为例,东坡先生还提高了词品,“以诗入词”,把词家的“言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乎词,可是你并不觉得俗情,反而觉得是真性情。

苏轼开创的词风极大地影响了其之后的词人,人们开始接触到文人风骨中的阳刚之气。
都说东成红木的新中式品牌“文宋”,其灵感来自两首词

东成红木旗下的新中式品牌“文宋”,其设计的灵感据说就来自于上面两词。

在宋朝,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精神生活同样的也空前地丰富。这是我们这些后人所向往和景仰不已的啊!
都说东成红木的新中式品牌“文宋”,其灵感来自两首词

(东成红木策划部供稿)
都说东成红木的新中式品牌“文宋”,其灵感来自两首词

都说东成红木的新中式品牌“文宋”,其灵感来自两首词

(文中插图为东成红木“文宋”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